貴州屯堡文化-屯堡民居的建筑特色
屯堡起源于明初朱元璋調北征南事件。明洪武十三年,云南梁王巴扎刺瓦爾密反叛。第二年,朱元璋派將軍傅友德和穆英率領30萬軍征南。經過三個月的戰爭,梁王的反叛已經平息。經過這次事件,朱元璋認識到了西南穩定的重要性,于是命30萬大軍就地屯軍,軍屯軍堡、民屯民堡、商屯商堡,就這樣相繼聚落而成今天的屯堡建筑群體。
屯堡民居在600年的明朝歷史活化石中最大的特點是石材的廣泛應用。一棟房子是一座石頭城堡,一個村莊是一座純粹的石頭城市。屯堡是一個防御敵人的整體,屯堡民居是這個整體的每一個細胞。它不僅可以分開工作,還可以互相支持朋友和鄰居,既保證了一棟房子的隱私和安全感,又保持了每個家庭之間必要的聯系。
屯堡建筑的選地究風水堪輿。靠山不近山,臨水不近水,地勢干燥,視野開闊,水源方便。左右有山關,以南北為宜,符合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山關人丁水管財的五行理論要求。對于屯堡人來說,傳統天文地理對人生命運的影響非常重要。如果他們不注意風水龍脈和相互融合,不僅會影響自己的財力和命運,還會影響整個村莊的繁榮。這種習俗心理無疑對促進屯堡人的內聚力起著無形的作用。
安順一帶多山多樹,巖石以沉積巖為主。其石材薄厚多樣,硬度適中。屯堡人選擇石木為主要建筑材料,從簡陋的柵欄式建筑,演變成封閉式建筑結構。以石頭寨墻或村民房墻連體,再配上碉樓、碉堡,形成了易守難攻的建筑群體。
他們知道,軍事鎮壓并沒有帶來永久的和平。環顧四周,有無數的抵抗。僅從明到清,就有不少于幾十起大大小小的焚燒屯堡事件。在這樣一個危險的環境中,選擇堅固而阻燃的石頭建造房屋不能被視為屯堡人生存智慧的選擇。
屯堡村平面布局采用一條主巷道和多條支巷道,將家家戶戶連成片,形成城堡式結構。每條巷道只有一口通向主巷道,構成關門打狗的趨勢。民居沿襲江南三合院、四合院的特點,由正房、廂房、圍墻連成一戶一戶的庭院。從燕窩式到城堡式到城堡式再到城堡碉堡連接式,結合特定環境的需要,完善完全封閉的格局。在各種獨立庭院中,天井不僅是家庭活動的場所,也是防止敵人縱火的措施。屯堡人的建筑觀念,把防衛放在首位。
每棟房子都用石頭建造了一堵高高的風火墻。院門為雙大木門,木門上有門樓,門樓上有雕刻的杭州和垂直柱。門是一個方形的石頭天井。主房間有三個房間,墻壁、方形、門孔和窗戶都鑲嵌著石頭。房子的門和墻窗的小木杭鑲嵌著菱形、回形、壽形等圖案。中間是大廳的房子,大廳的內壁設置了神龕。大廳曾經是屯堡人舉辦紅白婚禮的地方,也是節日敬神的地方。
在房屋平面布局上,屯堡民居強調中軸線對稱,主次分明,屋頂覆蓋的石板注重審美幾何結構,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穩定、和諧、包容的審美理念。其住房分配不僅注重實用性,而且充分反映了內外、年輕、客人的儒家倫理,從而限制和維持家庭和社會的人際關系。
在屯堡石木結構建筑中,木結構建筑采用斗式結構,又稱干欄式木柱結構體系,結構精確、牢固、耐用,無需釘鉚接。石結構一般采用當地石材建造,庭院屋頂采用石板建造。屯堡庭院的大門一般為八對外開放的財門。俗話說八字財門大開,金銀財富滾進來,意思是財富和吉祥。屯堡庭院,古樸、美觀,極具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屯堡文化不僅有自己獨立發展、不斷豐富的歷程,還有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的遺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一方面,他們堅持保留祖先的文化個性,另一方面,他們創造了自己的地域文化。
石瓦蓋,石房,石街,石墻,石磨,石窩,石缸...屯堡建筑充分發揮了石材工藝。屯堡民居中的明代建筑至今幾乎沒有什么可以保存的?,F價值豐富的屯堡民居大多建于清朝至民國初年。屯堡民居在結構和風水觀上遵循江淮傳統,但結合貴州山區的創新,形成了獨特的屯堡民居,是屯堡人與其他人不同的重要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