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名住-寧夏董府
東府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金積鎮,西臨黃河,北枕秦渠,南望牛首山。是清末著名將領董福祥的府邸。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董福祥革職回鄉,在金積堡湖塘上建了三年,耗銀數十萬兩,占地100多畝。整體建筑由內寨、外寨、護城河和主體建筑群組成。但由于戰爭和多年的破壞,外寨已不復存在,只有內寨和主樓。
內寨建筑格局為“三宮六院”布局形式,是北京宮廷建筑與寧夏地方民族特色相結合的產物。2006年5月25日,董府作為清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董福祥(1840.1.8—1908.2.今寧夏固原人,清末著名將領,官至少保,甘肅提督,隨胡大臣。1864年組織漢民民團反清,然后失敗降清。1875-1894年,駐扎在新疆,御敵守邊,反擊阿古柏勢力,為新疆的收復和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庚子事變爆發于1900年,慈禧召董福祥入京。八國聯軍同年8月攻打北京。董福祥率兵在廣渠門與英軍作戰,擊斃沙俄團長安寧科夫。慈禧西狩后護送。在清政府與八國聯軍議和期間,要求清政府處決董福祥。慈禧因其有功,百般回護,才最終以革職了事。回國后,屯田隱居,終老田園。七年后去世,享年六十九歲。
說宮保府
東府所在地,原來是一個湖塘。湖底全部用煤墊起(1.5~2米厚),然后鋪上黃土。數百只駱駝由磁窯堡包裝,地基在半年內墊起。建造東府所用的木材來自甘南,沿著黃河放下。石頭來自陜西,大多數木匠來自四川。因此,其門窗雕刻具有南北特色,工藝精湛。鐵匠來自包頭,大多數石匠來自陜西。
內寨大門向東,表示主人雖被革職,但心仍向清廷。也有人說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本質上是為了避免謀反。他不想也不敢再過去了。門外有兩座下馬石和石獅,進入大門,迎面是高大的照壁,照壁前矗立著一座石碑。繞過石碑,可以進入中院,右轉進北院,左轉進南院。南、中、北三院均采用二進門庭,分別構成前后四合院,各自單成一體。這些單體通過走廊和過間將不同的群體串成一個整體,形成董府內寨的統一建筑群。其中,中院最宏偉,做工精湛。這個二樓的中院是大屋頂的飛檐,磚木結構,平座斗拱。屋頂覆蓋琉璃瓦,墻壁為雕磚,磨磚對縫,雕梁畫棟,特別莊重、安靜、大方。正北樓是用來做祖先堂供奉祖先的,可見施工相當巧妙。整個三宮六院三宮六院。四面內寨墻有十幾米寬的走道,尤其是東門的寨墻和中院前院門之間的距離最寬。北面是主人停轎子的地方,南面是馬廄(被毀),南北兩院的一面是東西兩扇門,供小家庭和貼身仆人出入。西寨墻根還有三所私立學校(已毀),是董家子孫讀書的地方。
高墻之內
厚實的高墻,雖歷經百年風雨,依舊高大挺拔。在藍天碧樹的掩映下,守護著一方人家的安寧,也守護著寨墻內鮮為人知的故事和傳奇……
董府內景
一百年前,董大人和董夫人在這里吃飯、生活和接待游客。他們可能皺眉談論國家大事,也可能擔心國家的未來…沒有人知道這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后幾年里在想什么……事是人非,人走茶涼。只有這個老東西,仿佛在告訴游客這一切。……
高庭廣宇
深院,古樸建筑,一磚一瓦,一石一木…他們都在談論主人過去的榮耀。在其中,我覺得我們也是百年來的過客……
磚雕之美
雖歷經百余年的風吹日曬,但保存下來的磚雕仍有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這些雕刻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或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等。如文房四寶傘、劍、葫蘆、蓮花座等,神態各異,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