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麗江木府的歷史起源
木府是麗江古城的大觀園。北有故宮,南有木府。穿過清泉潺潺的流水橋,一座木牌坊突然站在土木瓦頂居民之間。走進朱紅色木屋的大門,眼前豁然開朗,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矗立在一片開闊的地面上。漢白玉基座雕刻精美,氣勢恢宏,讓人感覺置身于宮殿。如果我們在麗江古城看到麗江世俗生活的一面,那么在木府,我們將閱讀西南地區曾經輝煌的土司家族的興衰歷史。
麗江木府位于古城西南角。明朝有成千上萬的建筑氣象。徐霞客曾嘆木府說:宮殿的美麗計劃成為國王。。不幸的是,大部分建筑被清末的火災摧毀,幸存的石拱門也被文化大革命摧毀。1996年大地震后,世界銀行看到了寶藏,借了巨額資金幫助重建木屋。麗江俊杰精心設計和建設。經過三年的努力,木屋像鳳凰涅盤一樣再現在世界上。
麗江木府占地46畝,中軸線長369米,整個建筑群座西朝東,迎旭日而得木氣。木牌坊上的大書天雨流芳是納西語讀書去的諧音,體現了納西人崇尚知識的靈心惠性;古牌坊全石,結構三層,是國內優秀的石材建筑;議事廳端莊寬敞,氣勢恢宏,是土司議政之殿;萬卷樓集2000年文化遺產于一體,千卷東巴經,百卷藏經,六公土司詩集,眾多名人書畫于一體,學院瑰寶;護法殿,又稱后議事廳,是土司事之殿;光碧樓是后花園門樓,歷史上被稱為云南西部;玉音樓是接受圣旨的地方;三清殿是木氏土司倡導道家精神的產物,在獅山古柏的深處,有木氏土司祭天、祭祖、祭大自然神的地方宗教活動場所。麗江木府充分體現了納西人廣泛采納多元文化的開放精神。
木府麗江是納西族聚集的地方。明朝是納西族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發展時期。深受明朝信任和依賴的木氏土司相對開明,不閉關,積極引進中原漢族地區的生產技術和文化教育,廣交中原名人,從大陸引進文化、醫學、教育、建筑、采礦、工藝生產等人才。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滇西地區形成了多民族的部落社會,各自劃地為王,自成一體,而又互相爭奪,圖謀擴張。麗江的納西族在北有吐蕃南有南詔的夾縫中順勢迂回,得以生存發展。
明朝成立后,朱元璋于洪武15年(公元1352年)攻入昆明、大理,麗江納西族土司阿得率先歸屬,尋求更大的靠山。朱元璋為感其誠,授予世襲土官知府,下轄四州一縣,并贈送一條刻有真誠報國字樣的金花帶;他還去掉了自己的姓,給了他一個木姓,名叫木德。從此,阿德就是木德,納西族傳統的父子連名制可以改成漢姓。
為了保持其高貴的統治地位,木氏土司在社會各階層實行官姓木、民姓和制度,而木氏土司代代相傳,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有的甚至延續到解放后。木府俗稱麗江木氏土司衙門。木氏土司家族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鼎盛時期,木府占地100多畝,建筑近100棟,是800年大研古城的核心。整個木屋遮住了獅子山的懷抱,位于整個古城的頭部。西河東南西三面環流。古城的街道和住宅建在河邊,建在河邊。自然形成了與官邸和住宅相連的渠道。住宅周圍的木屋扇形圖案給人一種強烈的官民和平氛圍。史稱木氏土地廣闊,傳世最遠,富冠諸土郡,并以知詩書好禮守義為當時遺澤后世。當納西人談到木老爺時,他們和我們提到他們的祖先一樣善良。
在建造自己的宮殿式木屋時,忠義石牌坊木氏土司座向太陽和東方,而不是坐北朝南。東方屬木,太陽和木是納西東巴教的崇拜物,也是皇帝賜予納西族的姓氏。因此,欲得“木”之氣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筑采取了坐西朝東的方向。木土司的府第雖有王者氣度,卻一反中原王城居中為尊的傳統,將府第建在城西南角。而作為全市中心的是商人云集的四方街,縱橫交錯的街道從四方街這個商業中心輻射到四面八方。從中可看出古城最初形成于鄉村集市,最終也因商業貿易而繁榮。這與古城幾千年來作為茶馬古道重鎮的歷史密切相關。
經過三年的艱苦努力,木府在世界上再現。建成后,木屋比原有的規劃設計更加壯觀。巍峨的木屋得到了雪城的氣場和玉水的靈魂。它的再現、發展和弘揚了麗江納西族的傳統文化,成為游客的勝地。麗江木府是一座輝煌的建筑藝術花園,充分體現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風格和氣質,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簡單粗糙的流動魅力。西朝東,玉溝縱橫,活水長流,體現了納西族傳統文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