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有哪些重大建筑工程?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由于統治的殘酷,它在公元前207年被農民起義推翻,只有16年的歷史。但在此期間,秦始皇統一了文字和衡量,重點建設了長城、宮殿和陵墓。
秦長城
修建長城的主要目的是防御。戰國時期,秦、趙、魏、楚、齊等國都在自己的國界修建了長城。后來,秦滅了六個國家,決定拆除這些史記·蒙田傳說:讓蒙田建造30萬長城;由于地形、危險堵塞,到遼東,延伸數千英里,這是秦朝最大的建設。但現在我們看到的磚長城已經建在明朝了。
秦時長城分為東段和西段。東段從遼寧省阜新縣以北至東,經內蒙古庫倫旗、奈曼旗、敖漢旗以南、赤峰市以西,經過河北省轉移縣、豐寧縣以北、內蒙古多倫縣以南、太仆寺旗。最后,內蒙古化德縣和商都縣之間。長城建在東段圍場,赤峰地區,由于多為山地,城墻建在山上,所以多為當地石塊。砌筑時,先用較大的石塊砌出兩面墻,然后在其間填充碎石,不灌泥。黃土夯筑多用于其他地區。
西段分為兩個部分。南部長城東起內蒙古,經準格爾旗北,南至陜北神木縣,西南至榆林縣,從寧夏固原縣北至甘肅渭源縣,南至四川北部岷縣。北部始于內蒙古集寧市,北至陰山,南納河套。在河浴區,用溝代墻,或沿河增筑平行段。也像東段一樣,根據不同的據不同的當地材料。
阿房宮——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地
陜西咸陽是秦朝的首都。戰國時期,秦孝公建造了位于渭水北側的咸陽宮。經過歷代的修復,秦朝將其作為皇室、宴會和皇后的日常生活。然而,由于秦始皇仍然認為咸陽有很多人,第一個宮殿很小,皇帝命令皇帝在渭南上林花園建造宮殿35年(公元前212年),前殿是阿方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地。
《史記》秦始皇紀對阿房宮的記載:東西500步,南北50丈,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從殿下到南山,表南山頂為闕。屬于咸陽的復道自阿房渡渭,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經考古勘察,阿房宮前殿夯土臺基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現存最大高度12米。雖然阿房宮是秦始皇建造的,但還沒有完成。秦二世下令復建,但當時紛紛起義,最終沒有建成。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位于陜西省臨潼縣東5公里的歷山。秦始皇即位后不久就建成了這座陵墓。《史記》秦始皇紀:始皇即位,歷治歷山。與世界同行,世界上有70多萬學徒。穿三泉,宮觀、百官、奇器、珍貴怪物藏滿。皇陵平面為南北長軸矩形,南北縱軸與子午線基本一致。
皇陵被兩層墻包圍,內墻有臥室、廁所等,南北長1355米,占地面積785900平方米。外墻南北長2165米,占地面積1035100平方米。外墻外,有皇家墓葬、兵馬俑坑、馬坑、珍禽異獸坑、窯址、建材加工儲存場、刑事墓地等。陵區內外都發現了大型建筑遺址,可以證實有大型地上建筑。
墓丘復原圖
始皇墓地上有墓丘,位于內城偏南中心,平面近方形。地表下2座皇陵地宮.7~4米處,東西寬392米,南北長460米。墻用土壞磚建成,墻內面積達180320平方米,在中間12000平方米處,出現強烈的汞異常反映,“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史記》卷六·本紀記載的秦始皇。
出土于秦始皇陵墓的兵馬俑引起了世界的關注,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這些兵馬俑是秦朝造型藝術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銅車馬
1號坑位于南側,平面矩形,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陶瓷武士俑6400人,高度1.75~1.86米,4馬戰車76輛,是大型軍陣坑。一號坑東北約20米,總面積6000平方米,全是步軍弓弩手,也是大型軍陣。3號坑位于1號坑西北25米處,平面凹字形,東西寬17.6米,南北長21.4米,面積524平方米。建陵時,將兵馬俑運至陵墓,放置完畢,將木材排列在封閉門口,然后填滿夯實。
秦始皇陵創造了規劃復雜的新皇陵形式,是中國帝陵的轉折點,影響了漢代甚至歷代。
馳道與直道
馳道是秦朝的另一個主要建設項目。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不久,他命令全國治馳道,這相當于今天的國道。主要連接的是國都王朝各心的中心城市,以及各地皇帝的其他花園。促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對秦朝的穩定繁榮至關重要。《史記集解》:馳道,天子道,道若今中道。
直道建于秦始皇,主要用于防止匈奴入侵,用于軍事,路線直。直道雖然也有馳道功能,但由于地形限制,寬度會降低,各段寬度會有所不同,也是漢代關中通往塞外的重要徐徑。
從西周到春秋戰國,再到秦朝,是中國早期社會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制度,不同層次的建筑也有嚴格的規模,成為國家制度。六國統一后,建筑等級標準也統一。城市布局、宮殿面積、城墻高度、門數、裝飾圖案、陵墓數量、棺材層數等按等級制度劃分,此時初步建立了建筑體系。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秦朝重大建設項目。如有遺漏,請在下面的評論處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