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賀州瑤族特色民居建筑
賀州是古代臨慶國和臨賀國的所在地,是戰國時期嶺南文化發展的標桿。賀州有十幾個少數民族群體,如壯族、瑤族、苗族等。這些不同民族和民族的人在全國很少見。基本上,他們練習各種不同的方言和地方語言,包括九都語、八都語、壯語、地方白語、麻語和大寧聲。
瑤族歷史上以民風淳樸卻又彪悍著稱的古民族,是華南地區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據悉,瑤族發于黃河流域。后來,由于部落和諸侯的分離,瑤族人民被迫逐漸遷入中國南部和東南亞國家,廣泛分布在越南、老撾和泰國北部。后來,由于東南亞國家的排華和戰爭,一些國家移民到美國、法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地,被稱為東方吉普賽人。因此,作為瑤族人,他們的臥室、服裝、婚姻、禮儀教育、文化娛樂等有不同的習俗,有自己獨特的特點,甚至語言也不同。
瑤族的建筑因地而異,形式多樣。一般來說,居住在山區和森林中的瑤族大多采用當地材料,采用人形棚屋建筑風格;居住在坡度較大的山區的瑤族大多采用吊樓建筑;居住在平原丘陵地區的瑤族大多有土木結構或泥木結構,與壯漢住宅相同;居住在山區的瑤族注重整個村莊。大多數房屋建筑都是分層的,房屋相鄰,層次分明。大村莊山寨,從山腳到山腰,甚至到山頂,民族風格獨特。
那么賀州瑤族民居有哪些特點呢?
一個是過山瑤的吊腳樓。這種房子最大的特點是把房子的底層設置成一個欄圈,儲存牲畜,并在欄上設置房屋。目前,賀州瑤區吊腳樓保存最豐富的地區是富川朝東石林村。
二是木板房。房子以圓木為柱,木板為墻。圓木共4排,每排3根,豎立在房子的四面。沿墻方向,在相鄰的圓柱之間,柱頂用天方連接,柱腳用地方連接。方條為四方形木條,其中一面有凹槽,天方槽口朝下,地方槽口朝上,將木板插入槽中,制成木墻。地板也輔以地板和地板。而且梁、柱、梁、板之間都是榫卯連接的,沒有釘子。屋頂蓋木皮。
第三,夯墻房。泥沙混合后,夯實成墻房。平地居民夯墻時,應在土壤中混入石灰。山區瑤族由于條件有限,無法運入石灰。他們通常把竹子和小木棍放在墻上。
第四,平地瑤磚瓦房。建筑大廳應平行開兩個中門,左邊是陽門,右邊是陰門。陽門經常開關,陽人進出,陰門進出鬼神。只有祭祖和家里有人死了才開。
在過山瑤民居中,無論吊腳樓、木板房或是夯墻房,村民住房都是一字排開相鄰而建,而且前后排之間是后排的大門對著前排的后墻,不會像城區街道兩旁的民居大門與大門相對。主要原因是過山瑤民居建在山坡上,使得房基只能像梯田一樣沿坡一級開挖。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房屋布局甚至演變成了一種思想,認為門和門可以相互窺視門的財產,會引起貪婪。因此,后排房屋的門必須面向前排房屋的后墻。
無論是過山瑤還是土瑤,火塘在民居中都必須具有核心地位。20世紀70年代以前,瑤族不僅在火池周圍做飯,而且在冬天在火池周圍取暖。沒有被子的家庭在冬天不睡覺,而是靠墻睡在火池周圍。因此,瑤族家庭非常敬畏火池。火池上的三腳架和爐子不能用腳踩;火池里的柴火禁止倒著燒。
廣西賀州散落在農村,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大多建于明清民國初期,歷史悠久400多年。這些古民居整體龐大,設計合理,工藝精湛,達到了人文、工藝與自然環境融合的效果,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