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府衙 江淮第一名府
淮安府衙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位于江蘇省淮安區東門街38號。
淮安府衙與總督水運公署、鎮淮樓、山陽縣衙首尾相連,居古城中軸線,總長約1公里,占地近2萬平方米。衙內有50多棟房子和600多棟房子,建在東、中、西三路。大門對面有一座七丈長的墻,大門后面有一扇儀門,兩邊有一座牌坊,名為表海明邦和長淮重鎮。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大堂前兩側為六科書房,東為官、禮、戶科,西為兵、刑、工科。大堂與二堂之間有三槐臺,二堂后為官宅上房,再為鎮淮堂。
儀門
所謂儀門,就是禮門。封建時代,新官上任,上級官員來訪時,必須到儀門正門下轎,等待的官員迎接儀門。遇到祭祀儀式、喜慶活動、皇帝頒發儀式時,儀門也要大開。進入儀器門有嚴格的規定。上級官員走中間的正門,左右兩側叫生死門,府內工作人員走生門,囚犯走死門。請看,儀門兩側有兩塊碑。東面是2006年國務院頒發的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西面是清代淮安府衙門前清光緒年間的告示碑。請看碑文上的欽加三品稱補充道江南淮安府正堂幾個字。淮安府衙是三級行政單位。
戒石坊
戒石坊是淮安府衙獨特的風景線,是皇帝賜予府衙警告官員的官方格規。它的南面題寫的是春秋時期思想家荀子寫的公生明三個字,意思是只有公有公平才能知道事情的本末。
戒石坊前面是淮安府衙門大堂。大堂南面,東西兩排房屋并排建造。這是淮安府的六個部門。按照古代左文右武的習俗,東邊是官、戶、禮,西邊是兵、刑、工。對應中央六部,是淮安府衙門的法律機構,也是知府辦事的主要場所。
大堂
大堂占地500多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政府大堂。當我們進入大堂時,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由宋代思想家朱寫的忠誠一詞的牌匾。它的意思是忠于皇帝,愛他們的孩子和人民。這是淮安知府升堂辦案、頒布大典的地方。大堂前有一有一對對聯是這樣寫的:吃人的飯,穿人的衣服,不是人可以欺負,他們也是人;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不說一官無用,地方靠一官。這對夫婦描述了官與民的辯證關系。大堂里還有一對紅色的對聯:生氣的時候稍微慢一點,心氣和平的時候卻無限苦惱;處理極其困難的事情,冥想原因,等待精神專注,自然會有權衡。這意味著當你生氣時,不要急于發脾氣。當你冷靜下來時,你自然可以節省很多沖動帶來的麻煩;當你處理困難時,你應該清楚地思考問題的原因。當你集中注意力時,你自然會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對夫婦的意思與我們現在所說的三思而后行非常相似。請看,這里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外面的走廊也是,它是明朝淮安府大堂的石頭。在清代咸豐年間的時候,大堂發生過一次火災,現在我們看到的大堂是在原有基礎上重修的,重修的時候,當時的淮安府知府還在大堂的中梁上留下了他的墨寶,大家請看,“咸豐十一年歲次辛酉仲春月谷旦,代理江南淮安府陶金詒重修”。
二堂
第二堂是審理一些特殊內部案件的地方。二堂前有一對對聯:看階前草綠苔青無非是生意,聽坪外鴉啼雀噪恐怕有冤情。它的意思是告訴官員,不要被表面上的繁榮所迷惑,要體會民情,體諒民生。進入第二堂,我們首先看到一幅籌邊堂的畫面?;I邊堂建于宋代。南宋時期,淮安是宋金兩軍的邊境地。當時政府官員會在這里討論邊境事務,所以叫籌邊堂。事實上,這里主要是知府審理內部案件的地方。過去的一些腐敗案件是在這里發生的。這里有一副對聯是這樣寫的:與人民有緣才來到這里,期寸心無愧不辜。二堂東西兩側,是政府官員休息的地方,東為上,文官休息,西為下,武官休息。
淮安官衙大堂建筑具有官式建筑的特點,大堂大木結構為疊梁式,屬小做法。屋檐下斜撐的圖案和雕刻吸收了當地的做法。大堂建筑設有前廊,頂部采用烏篷軒。兩山為懸山式屋頂,五花山墻;建筑屋頂瓦也是民居常用的青灰陶瓦,而不是琉璃瓦。正脊用板瓦砌成清水脊,兩端有魚吻;墻面用常用的青磚砌成三七墻。墻體分為兩層,外層為磚砌清水墻,內層為土坯。這種施工方法降低了成本,具有保溫效果,是淮安民居常用的砌墻方法。具有淮安地區建筑文化特色,體現了明清時期府衙建筑明確的形制規范和等級要求。
淮安府衙于2006年5月25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宣布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