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次古崖居的規模 姚家營洞穴首次修復保護
延慶區張山營鎮海坨山麓位于古崖居,一個疑似已存幾千年、僅次于古崖居的洞穴遺址——姚家營洞穴遺址近日啟動首次修繕保護。文物專家將加強遺址的風險巖體,消除脫落隱患,全力保護這一神秘的文物,預計整個項目將在國慶前完成。
姚家營洞穴遺址位于姚家營村北2.5公里的洞溝內,海拔754米,四面環山。站在東山坡的懸崖下向上看,在大約300平方米的遺址區,有20多個洞穴。
據工作人員介紹,洞穴內有兩居室和三居室,還有二至五層的復式洞穴。每個洞穴左右相連,上下相連。洞穴內有石炕、石灶、燈臺、煙道等。
1997年,文物部門對部分洞穴進行了測繪和局部挖掘,發現了一些陶瓷和瓷遺物碎片。特別是在遺址中間的一個洞穴上刻著一尊佛像,坐著,細節模糊,背光,是延慶唯一的宗教遺跡,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價值。據當地村民介紹,懸崖下有一條河蜿蜒而過,后來逐漸干涸。
“姚家營洞穴遺址在1984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被發現,1993年被公布為延慶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與素有‘千古之謎’之稱的古崖居是同類性質的古遺址,曾有專家推測這也是古代五代十國時期奚族遺留下來的‘家’,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延慶區文委相關負責人說。
雖然早在30多年前就被發現了,但這個洞穴遺址一直處于自然保護狀態。當時,該遺址的整體狀態趨于穩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風化對遺址構成了威脅,一些房間內部形成了接縫,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延慶區文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在進行的危險巖體治理是對該遺址進行救援加固。
與傳統的古建筑修繕不同,洞穴遺址的保護在于危巖體的治理。由于姚家營洞穴遺址位于懸崖上,施工非常困難,僅腳手架就設置了高度48米、寬度130米,也是延慶區文物保護工程中最高、最長的腳手架。正式開工前,設計師對整個遺址進行了詳細的勘察和數據分析,在巖體上設置了150多個加固點。對于現有的裂縫,采用高嶺土復合材料進行灌漿。
為確保加固后及時掌握巖體變形數據,工作人員將在山上設置11個監測點,通過網絡傳輸監測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實時了解山體的穩定性。
延慶有7個已知的洞穴遺址,包括古崖居和姚家營洞穴,都位于張山營鎮的海陀山麓,或隱藏在密林山崖上,或隱藏在山谷和溝壑中。規模不同,但風格相似,歷史謎團懸而未解,充滿神秘氣息。但經過不斷的搶險加固和環境治理,只有古崖居遺址正式對外開放,其他六處遺址處于自然保護狀態。姚家營洞穴遺址僅次于古崖居,其選址特點與建筑工藝和古崖居非常相似,預計整個工程將在國慶前完成。
文物部門作為延慶重要的文化遺產,希望通過保護研究,追求這些老房子主人的線索,解決許多歷史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