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僚豪門府王山土庫
王山土庫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qū)大塘坪鄉(xiāng)王山崗,是清道光初年建成的官僚豪門。王山土庫結(jié)合贛派建筑和清宮建筑,建筑規(guī)模龐大,氣勢磅礴。在江南乃至全國都很少見,在民間被稱為江南小朝廷。民族英雄林則徐曾在這本書中贈送過一份禮物:湖山意氣歸詞園,兄弟文章入選樓。
王山土庫是新建程氏家族的聚居地,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歷時半個世紀(jì),同治年(1851年左右)。整棟建筑長337米,寬180米,占地108畝,共有1443個房間,572個天井,有25座青磚大瓦房,結(jié)構(gòu)為高粱穿斗。這些房子的外墻連成一體。青磚黑瓦,封火山墻,天井四水歸堂,墻上黑瓦層出不窮,檐口有句頭滴水,整面墻一斗一眠,里面有土胚灌桶,腰墻是睡磚,勒是紅石,是江西紅土文化的展示。外墻青磚無粉刷,墻下粉門色線角,展現(xiàn)贛派建筑簡約典雅的風(fēng)格特征。其中稻花香館,望廬樓等則按北京園林風(fēng)格建造。汪山土庫建筑規(guī)模大,氣勢雄偉,在江南乃至全國都是罕見的。
王山土庫古建筑由清中期湖廣總督程、江蘇巡撫程煥采、安徽、浙江巡撫程茂采兄弟建造,歷史上被稱為一門三督撫。程的三兄弟,都是官到一二品,仕途的順利推動了這些士大夫在家鄉(xiāng)建土庫的想法。于是,一東西長337米、南北寬180米、占地108畝的王山土庫矗立在大塘里。
王山土庫屬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群,位于大塘王山,在贛語地區(qū)稱大型青磚瓦房為土庫(本字為土庫)?”,音[tu-kuk],《玉篇·土部》:“?,土墼也。由此取名汪山土庫。整個土庫建筑以祖堂為中心,東西展開,南北朝向,地勢前低后高,9棟建筑排列,7棟建筑后退,25棟建筑連續(xù)進入,1443間房間,572個通風(fēng)采光天井。建筑物與建筑物、進入和進入相連,巷道與巷道相連,巷道交錯,庭院深邃。祖堂、保仁堂、谷一堂、光裕堂、朗芬堂、稻花香館、醉月樓、望廬樓、接官廳等。
王山土庫的整個建筑由25座磚木結(jié)構(gòu)的青磚瓦房組成。房子的外墻連接在一起,展現(xiàn)了大塘成家的豪華風(fēng)格。青磚黑瓦,封火山墻,天井四水歸堂,墻上黑瓦迭起,檐口有鉤頭滴水,整面墻一斗一眠,內(nèi)土胚灌斗,腰墻為睡磚,是贛派建筑的特色。
土庫地勢前低后高,冬暖夏涼。整個土庫建筑與建筑物、小巷和小巷相連,南北朝向。所有的門窗、門臺、臺階和柱基都是紅石。花樓重門、高梁粗柱、屋檐上刻著雙龍戲珠、丹鳳朝陽、獅子滾球、蜂蝶穿花、八仙過海等圖案,非常精致。
王山土庫的每一個設(shè)計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比如回聲巷,就是每兩棟房子之間都有一條巷子,巷子下面埋著很多瓦缸,既能聽到回聲又能防火;還有一條八尺巷,每棟房子之間都有一條八尺巷,供主人外出時用轎子和馬車接送。
由于歷史原因和歲月的侵蝕,再加上年久失修,王山土庫整體建筑遭到嚴(yán)重破壞。為了搶救和挖掘王山土庫悠久的歷史文化,再現(xiàn)特色建筑,自2003年初以來,南昌、新縣、縣政府共同啟動了王山土庫修復(fù)工程,土庫建筑面積近1.6萬平方米。還修建了從昌九高速公路新奇周出口到汪山土庫的水泥公路。土庫前的仿古麻石路、月牙塘、旗桿場、紅石場、附屬建筑已修復(fù)。經(jīng)南昌市人民政府批準(zhǔn),王山土庫于2004年4月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中國文聯(lián)、中國民協(xié)授予王山土庫中國府第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