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風雨橋-侗族建筑藝術
風雨橋是侗族獨特的橋梁,又稱花橋。它不僅可以連接交通,還可以避免風雨,因此得名。它由橋、塔、亭組成,全部由木材制成,橋面鋪設,兩側設置欄桿、長凳,橋頂覆蓋瓷磚,形成走廊走道。塔、亭建在石墩上,有多層、屋檐、角、寶葫蘆等裝飾,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橋梁之一。其中大部分建于唐代前后,結構嚴謹,造型獨特。
風雨橋又稱花橋、福橋,壯語叫廳達。是侗族建筑的三寶之一。是壯侗瑤民族的交通習俗,是欄桿建筑的發展和延伸,是侗族人民引以為豪的民族建筑。
這些具有民族風情的橋梁不需要一釘一鉚。它們只是用堅固的杉木鑿子連接起來。橋面鋪設,橋頂蓋瓦,形成走廊走道。兩側還設置了長凳,供行人休息。雖然是全木結構,但其堅固性不亞于鐵橋和石橋。
更有趣的是,大多數風雨橋的橋壁多畫著獅子、麒麟、鳳凰等吉祥物品,形象幽默、灑脫、古色古香,寄托著祖先鎮邪祈求吉祥的愿望。當行人在橋上休息時,他們也可以欣賞廊壁上各種歷史人物或神話故事的彩畫,這真是寫意。
集貿易、旅游、休閑、交通于一體的風雨橋,是歷史遺跡與建筑藝術的完美融合。深藍色琉璃瓦、金色二龍戲珠和各種明亮耀眼的色彩交織在一起,使風雨橋在簡潔活潑的設計中充分展現了侗族鄉鎮人民的藝術品味。夕陽下,各種顏色和夕陽相互映襯,風格獨特。
廣西三江風雨橋位于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潯江河上,全長398米,寬18米。它有七個橋亭,長度和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因此,它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座風雨橋。
風雨橋伴隨著侗鄉獨特的鼓樓。三江鼓樓幾乎和三江風雨橋一樣為游客所熟知。夜晚,裝飾著現代照明藝術的鼓樓更有趣。
除廣西三江世界第一座風雨橋外,湖南湘西還有許多獨特的土家風雨橋。其中,苗兒灘鎮撈車惹巴土家風雨橋,獨具特色Y字形造型,在國內風雨橋中獨樹一幟。
程陽風雨橋位于廣西三江林溪河上,建于1916年,長64.4米,寬3.4米,高10.6米。橋的兩邊都有欄桿,就像一條走廊。它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橋,與中國石拱趙州橋、鐵索瀘定橋、羅馬鋼梁諾娃上的沃橋同名。它是世界四大歷史橋梁之一,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