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在古建筑屋檐下的風鈴有什么作用?
作者:
更新時間:2023-02-17
點擊數:
在我國一些傳統古建筑的屋檐下,如寺廟,總能看到掛著的鈴鐺,風吹鈴動,悅耳清脆。
寺廟屋角的鈴鐺叫風鈴,也叫驚鳥鈴和護花鈴。顧名思義,也就是說,當風吹過時,風鈴叮當作響,用來嚇唬鳥類,保護走廊里的花草。
在古代,風鈴的另一個名字是鐵馬,它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占卜,有些人用它來判斷風向。鈴鐸是佛教法器之一,又稱手鐸、手鈴、寶鐸、風鐸、檐鐸,通常由金、銅、鐵等金屬制成。
鈴鐸的起源通常被認為是從印度開始的。《大般若經》說:天花垂蓋,寶鐸珠旗,奇飾多倫,非常可愛快樂。《理趣經》說:鈴鐸有一個旗幟,微風搖動。千手觀音和三十臂彌勒雕像都有一只手持有寶鐸。此外,一些塔的相輪和屋檐也懸掛著鈴鐸,稱為風鈴和微風吹動,散發出和諧的魅力。
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以來,鐸就被懸掛在廟宇寶塔的屋檐上,成為風鈴。
掛在中國古建筑屋檐下的風鈴,又稱風鐸,其主要功能如下:
1.祈福驅邪的作用。鈴鐸是佛教中重要的法器。風鐸通常刻有經文或咒文,旨在祈禱或驅邪。
2.驅逐鳥類的作用。古建筑的屋頂是木頭做的,尤其是斗拱疊架,會有很多縫隙。風鐸的聲音會把鳥驚走,防止鳥巢和糞便污染。
3.裝飾功能。古建筑的屋檐角高高舉起,下面掛著一個風鐸,隨風搖曳,發出悅耳的聲音。它不僅聲音優美,而且點綴著古建筑,為靜止的建筑增添了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