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桑耶寺-發(fā)自內心的敬仰!
桑耶寺又稱存想寺、無邊寺,位于西藏自治區(qū)山南扎囊縣桑耶鎮(zhèn),哈布山下雅魯藏布江北岸。
桑耶寺建于公元8世紀吐蕃王朝,是西藏第一座剃須僧侶的寺廟。寺廟的建筑是根據(jù)佛教的宇宙觀來布局的。中央佛殿有三種風格:藏族、漢族和印度。因此,桑耶寺也被稱為三寺。桑耶寺有50多名僧侶。
桑耶寺的全名是貝扎瑪桑耶敏九倫吉白祖拉康,藏文的意思是吉祥紅巖思維不變成神殿。
8世紀末,時任贊普的赤松德贊相信佛教。他歡迎印度的兩位佛教大師和蓮花生到西藏弘揚佛教,并決定為他們修建一座寺廟。
據(jù)《桑耶寺志》記載,公元762年,赤松德贊親自為寺廟奠基,歷時12年,至775年底。因為有傳說赤松德贊第一次建造時渴望知道建成后的場景,蓮花生從手掌上變成了寺廟的幻覺。赤松德贊看完后忍不住叫桑耶(意思是意想不到和難以想象)。后來,這個驚喜被稱為寺廟的名字,所以寺廟因為國王的驚喜而被命名為桑耶寺。
桑耶寺建成后,舉行了盛大的開幕式。赤松德贊還邀請了唐代、印度和和和田的僧侶住在寺廟里翻譯經文,并宣布吐蕃將遵守佛教。因此,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具有佛教、法律和僧侶三寶的正規(guī)寺廟,在西藏佛教界占有很高的地位。
9世紀中葉,吐蕃禁止佛教傳播,桑耶寺也被禁止。10世紀末重新開放后,它成為寧瑪派(紅教)的中心寺廟。薩迦派統(tǒng)治時期,修繕寺廟,派僧人住在寺廟里,從此形成了寧瑪和薩迦共存一寺的局面。
西藏和平解放后,黨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桑耶寺古建筑和寺廟文物的保護,并撥付專項資金進行維護。1962年,西藏自治區(qū)籌備委員會將其列為該地區(qū)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桑耶寺被評為國家AAAA等級旅游景點。
桑耶寺整個寺廟位于北朝南。寺廟的平面是橢圓形的,根據(jù)佛經中的世界結構進行布局一個長院子,占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桑耶寺是基于摩揭陀古印度波羅王朝建造的歐丹達菩提寺。雖然后人因火災多次重建,但建筑格局始終保持著初步建設的風格。
整個寺廟的布局是基于佛經"大千世界"根據(jù)密宗曼陀羅建造的結構布局設計:烏茲大廳代表世界中心必彌山,大廳周圍的四個大廳代表咸海中的四個部洲和八個小洲。太陽和月亮大廳象征著宇宙中的日月兩殿,寺廟圍墻象征著世界外的鐵圍山;大廳周圍有紅、白、綠、黑四塔,以鎮(zhèn)服一切兇神邪魔,防止天災人禍的發(fā)生。圍墻四面各設一扇門,東門為正門。
西藏和平解放后,黨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桑耶寺古建筑和寺廟文物的保護,并撥付專項資金進行維護。1962年,西藏自治區(qū)籌備委員會將其列為該地區(qū)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