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雞鳴寺的傳說故事,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
雞鳴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東麓山阜上,又稱古雞鳴寺,始建于西晉,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譽,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
雞鳴寺歷史可追溯至東吳的棲玄寺,寺址所在為三國時屬吳國后苑之地,300年(西晉永康元年)在此倚山造室,始創道場。東晉以后,此處被辟為廷尉署,至527年(南朝梁普通八年)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使這里從此真正成為佛教勝地。
雞鳴寺前身有兩個傳說:
棲玄寺說
一種說法認為,據史料記載,早在孫吳時期,現雞鳴寺之處就已建有一寺,名為“棲玄寺”,此因雞籠山北面有棲玄塘而得名。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第七皇子、建平王劉宏為人謙儉周慎,深得父王信任,并賞賜其在雞籠山東偏北處建宏敞府第。
劉宏于宋大明二年(458年)臨終前,囑咐將雞籠山下東偏北處的府第捐為寺廟,沿用名“棲元寺”,元、玄同義,南齊時改名建元寺。孫吳時期開拓了南北向的潮溝(在今南京市機關大院西墻附近),南接城北渠、運瀆,經棲玄寺門前,北通玄武湖,后來,明代筑城時阻斷了該潮溝,但此溝的南端直至上世紀80年代初尚存,溝旁尚有幾棵老槐樹。從這些資料看,三國孫吳時的棲玄寺該是雞鳴寺的前身。
還有人認為三國時,棲玄寺曾是孫吳府第的后苑,晉代時,該地是廷尉署。如果棲玄寺確實是雞鳴寺的前身,那么,雞鳴寺的歷史就可向前延伸300年,但是,對這一說法存在著爭議。
同泰寺說
第二種說法則認為,雞鳴寺的前身是南朝梁的“同泰寺”。持這一觀點的人認定: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在雞籠山所建的同泰寺,是雞鳴寺的前身。他們認為:當時的同泰寺范圍很大,從山下一直延伸到雞籠山上。
同泰寺寺內有大殿六所,小殿堂十余所,一座九層浮屠(寶塔),一座七層高的大佛閣,供奉著十方金像和十方銀像,整個寺院依皇家規制而建,規模宏大,金碧輝煌,無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譽。梁武帝是中國古代最篤信佛教的帝王之一,他曾四次舍身于同泰寺,并常到寺內講經說法。
如果同泰寺果真是雞鳴寺的前身,那么,由于南朝非常濃厚的信佛風氣,由于南朝時建康(今南京)寺廟的盛行(詩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保貏e是由于梁武帝這位“菩薩皇帝”多次舍身于同泰寺,雞鳴寺當然是更加的意義凡非。當然,不管其前身是同泰寺還是棲玄寺,或是其它的寺廟遺跡,雞籠山麓的雞鳴寺也是一座古老的寺院。
1387年(明朝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拆去舊屋,擴大規模,重建寺院。朱元璋題額為“雞鳴寺”。后經明宣德、成化、弘治年間擴建,院落規模宏大,占地達百余畝。后來古寺毀于咸豐戰火,雖同治年間重修,規模已大大縮小,但香火卻一直旺盛不衰。
1958年改為尼眾道場。1983年起,在原住持宗誠法師的帶領下,依明清時規模形制,雞鳴寺逐步恢復并對外開放,成為南京一重要寺院。1992年,《新白娘子傳奇》劇組因當時西湖的雷峰塔已倒而新的尚未修建好,來到南京古雞鳴寺借用藥師佛塔來拍雷峰塔相關劇目。
雞鳴寺內現有大雄寶殿、觀音樓、韋馱殿、志公墓、藏經樓、念佛堂、藥師佛塔、胭脂井、豁蒙樓、景陽樓等主要建筑。雞鳴寺山門位于雞鳴寺路左側石級上,山門正中書寫“古雞鳴寺’四個金字,步入山門,左為施食臺(志公臺)。施食臺前為彌勒殿,其上為大雄寶殿和觀音樓,殿內供奉著兩尊由泰國贈送的釋迦牟尼和觀音鎦金銅坐像,并新塑了觀音應身像三十二尊,供奉于殿內。
大雄寶殿之東為憑虛閣遺址,西為塔院。塔院內全部采用青石磨光雕花工藝,青石鋪設地面,藥師佛塔為1990年重新建造,觀音樓左側為豁蒙樓,樓甚軒敞?;砻蓸菛|即為景陽樓,樓上有對聯一副云:“雞籠山下,帝子臺城,振起景陽樓故址;玄武湖邊,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舊觀?!?/p>
這副對聯包含著關于雞籠山、臺城、玄武湖、同泰寺和胭脂古井等遺跡的故事。這兩座名樓為供人憑欄遠眺之處,今已分別辟為茶座和素餐館,一面臨窗。
進到雞鳴寺院內,禪音悠揚。在這里頓感清凈,忘卻了煩惱,將城市中的浮華與喧囂也拋之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