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明代古剎報恩智化寺
智化寺位于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東口以北。明初司禮監太監王震建于正統八年(1443年),模仿唐宋伽藍七堂規制。他最初是一座寺廟,后來被命名為報恩智化寺。
寺廟的主要建筑是鐘鼓樓、智化門、智化殿、東西配殿(大智殿、藏殿)、如來殿、大悲堂等。寺廟里主要建筑的屋瓦是用黑色琉璃脊獸鋪成的。雖然經過幾代人的修復,但梁架、斗拱、彩畫依然保持著明代早期的特色。藏在櫥柜、佛像和輪子上的雕刻簡單而藝術。
智化寺朝南,布局具有明代特色。在建筑風格上,宋朝向明清過渡的明顯特征雖然經過多次翻新,但也是北京現存最大的明代建筑之一,也是研究明代建筑的重要例子。寺內原有房屋數百間,占地2公頃以上,原中路5號入院,東跨院后廟,西跨院方丈院。山門、鐘鼓樓、智化門、智化殿、萬佛閣、大悲堂等建筑仍保留在中路,東跨院占小學,西跨院占民居。
山門位于智化寺最南端,磚砌仿木結構,拱門,黑色琉璃瓦單檐休息山頂,面寬三間,深一間,寬7.1米,門額上有石刻智化寺。山門前有一對石獅,門對面有原墻,解放后拆除。
山門內為鐘鼓樓,分列物品,形狀相同。黑色琉璃筒瓦歇山頂,寬度和深度7.1米。下層為拱門,單昂三踩斗拱,上層四壁為木障日板,四出門,單昂三踩斗拱。
鐘鼓樓北為智化門,又稱天王殿。黑色琉璃筒單檐瓦歇山頂,面寬三間,深兩間,通面寬13米,深7.8米。單昂三踩斗架,南北為障礙日板門楣,南門楣上掛著智化門。殿前有兩座石碑。殿內原有彌勒、韋陀、金剛等雕像已消失。
智化殿位于智化門之北,是寺廟的正殿,黑色琉璃筒瓦歇山頂,井口天花,寬三間,寬18米,深14.5米,重五踩斗拱,殿后有一座灰瓦懸山卷屋頂。明間層頂原有金碧輝煌的斗八藻井,但在20世紀30年代,與萬佛閣一起,被寺僧盜賣到美國。殿內中央原有漢白玉須彌座,上供金漆佛像,左右各列羅漢10尊,北側也有佛像,現已不存在。
單檐歇山頂,面寬三間,深兩間。智化殿后面有一座黑色琉璃瓦大廳樓,上層是萬佛閣,下層是如來殿。萬佛閣面寬三間,深三間,單翹重七踩斗拱,上下墻上覆蓋著佛龕,原來有9000多尊小佛像,所以上檐榜書萬佛閣,但現在佛像有很多缺陷。如來殿因殿內供如來而得名,面寬五間,深三間,單昂單翹五踩斗拱,殿三面為磚墻,南面為隔扇門窗,東北、西北角有樓上樓。殿前原來的月臺,后來因積土在地下。
大悲堂位于萬佛閣北部,黑琉璃筒瓦單檐歇山頂,單昂三踩斗拱,面寬三間,深兩間,寬16米,深8.6米。
萬法堂,在大悲堂北,面寬三間,硬山布瓦卷棚頂,居全寺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