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傳統村落:建筑保護利用實踐之路
文明需要呵護,歷史需要傳承。山西歷史文化悠久,是中國農業文明的代表,傳統文化資源豐富,現有古村落約3500個,注冊1736個,中國傳統村落550個,是北方漢族傳統村落數量最多、風格最完整、集群最高、類型最豐富的省份。近年來,山西省高度重視傳統村落、傳統庭院和傳統建筑的保護和發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了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為促進經濟社會轉型、實施農村振興戰略、增加收入和致富做出了重要貢獻。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趙曙光說:山西省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護文物的思維保護古村落。未來,我們將努力建立山西省全覆蓋的分級保護體系,將傳統村落、傳統庭院和傳統建筑納入保護對象。通過近年來對古村落和街區古建筑的保護,反映了山西文化意識的提高,對歷史遺跡的思想認識逐漸形成了聯合力量。
建立沁河流域古堡古民居
文物密集區體制改革試點
自2014年以來,在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山西省加大了對國家和省保集中傳統村落的保護力度。2017年,山西省選擇晉城作為沁河流域古堡古民居文物密集區體制改革試點城市,在文物保護、環境改善、文物研究解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打破保護水平、區域、體系、創新機制、文物保護資金整體使用、試點區文物保護維護1000萬元。山西省文物局文物部主任白雪冰告訴記者,目前,已組織太行堡文物密集區試點60多棟建筑的保護和立面改造,有效提升了太行堡的整體形象和利用空間。”
晉城古建筑文物5447處,宋、金木結構古建筑占全國三分之一,特別是歷代形成的太行堡特色鮮明,隨處可見。太行城堡是中國三大城堡之一,是中國北方防御城堡的典型代表,是研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化石。目前,晉城遺留的太行城堡多達117座,以湘峪城堡、竇莊城堡、郭壁城堡、柳民居、皇城相府、郭峪城堡、上莊城堡(天官王府)、中莊城堡、大陽城、碗子城、良戶村等為代表。
晉城市陽城縣沁河東岸,可樂山腳下,有一個風景秀麗、古色古香的村莊,就是陽城縣中莊村,毗鄰晉陽高速公路,緊鄰皇城相府,有近1500年的歷史,自古民風淳樸,崇尚文化,曾被評為中國傳統古村落
中莊村作為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村落,走在其中。它安靜、簡單、優雅、古色古香、幽靜的氣質讓人流連忘返。目前,該村古建筑占地3.8萬平方米。其中,布政李府保存最好。已有500年的歷史。棋盤式的建筑特色獨特。現在,經過修繕開發,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來到布政李府,可以體驗棋盤八院、糧倉院、進士第、師生院、唐帝廟、明代古暗道、正宗等。可用餐可住宿,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88宴會、明代特色客棧精心改造等。
據報道,2013年中莊村被列為陽城縣第一個試點村,2017年被列為陽城縣沁河流域試點村,累計投資5000多萬元,探索所有權、集體租賃、集體修復、30多個古庭院修復。
陽城縣文物局局長宋曉軍介紹,陽城縣自實施全國城堡住宅第一縣建設以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臺了優惠政策,建立了試點機構,在建設村建立了文物保護中心。中心負責人由村書記或村長兼任,負責村的建設、文物保護、管理和利用,為建設城堡住宅第一縣提供了組織保障。建立產權試點,以村級為單位,對修繕前的城堡、古建筑、古村落采用產權不動、租賃方式,修繕后實行統一管理利用,充分解決了以往保護過程中私有古民居產權置換造成的資金嚴重短缺,突破了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發展的瓶頸。
建立試點資金,發布了《陽城縣建設國家城堡住宅第一縣財政補貼辦法》。根據補貼辦法,及時對所有投資城堡、古建筑和古村落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財政補貼,有效調動了大家保護和利用文化資源的積極性。建立試點方法,確定每個建設點兩名文物工作人員,負責技術指導,掌握進度,解決問題,監督質量,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進行。
目前,太行城堡文物密集區已形成45.1平方公里的文化產業集群,解決了6000多人就業問題,實現了有利于文物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目標。
社會的參與 文明的守望
山西省是一個文物大省。除了國家保險和省保險基本得到更好的保護外,大量其他市縣保險和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也急需保護,任務繁重。僅僅依靠各級政府的投資,面對如此繁重的保護任務是遠遠不夠的。為此,山西省委、省政府于2017年5月啟動了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文明守望工程,旨在促進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逐步形成有錢、有力、有想法的文物保護利用新模式。白雪冰介紹。
早在文明守望工程開始之前,山西省就開始積極探索古村落的保護利用。2014年,平順縣石城鎮太行三村生態博物館-豆口認知中心建成開放,是中國北方漢族第一家,也是山西省第一家生態博物館。
博物館是一種沒有圍墻的新形式的活博物館,集村莊、融山生態景觀和以山民文化為主題的人文景觀于一體,使文化遺產和生態環境得到整體、真實、生態的保護,并不斷延續和可持續發展。
豆口認知中心由一座建于20世紀50年代的三層閣樓式人民禮堂改造而成。建筑面積450.82平方米,展覽面積363.97平方米。從第一英雄的角度,再現了豆口太行水鄉的美景、歷史悠久的特色古建筑和柿紅米香的豐富產品。
渾源縣麻家大院是山西省文保單位,政府出資修繕后一直空置,未能有效發揮其社會效益。
2018年10月,收藏家程金瑞與渾源縣文物主管部門簽訂認養合同,接管麻家大院管理。一年多來,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程金瑞在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基礎上,聘請6名工作人員全時有效管理和維護麻家庭院。整個系統的監控設備安裝到位,籌集了近100萬元資金,豐富和完善了庭院的整體設施和展品。民間家具、渾源窯瓷片等近1000件地方特色文物進入麻家庭院展廳,相關文化和扶貧培訓也相繼進行。省內外游客蜂擁而至,空置多年的麻家大院成為著名獨特的文化旅游場所。如今,麻家大院的成就文明守望工程的典型案例之一。
文明守望工程在全國率先開放,在山西扎根開花。山西省政府針對社會力量進不來、用不上、養不好等問題,出臺了《山西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辦法》。在堅持雙方自愿的基礎上,大力將國家保險、省保險、一般不可移動文物等集體和個人全部納入社會力量參與保護利用的范圍。這是中國第一部專門針對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省級政府規章,有利于解決山西文物長期存在的瓶頸和問題,促進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
為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的積極性,2019年6月,山西省文物局及相關部門圍繞文明守望項目不可移動文物認可、非國有博物館創建、文化創意產品研發等關鍵內容,明確稅收優惠、資金補貼、人才培訓、專業指導30條政策鏈,進一步優化社會參與環境,讓參與者真正享受政策紅利,最大限度地釋放其參與文物保護和利用的潛力和動能。
在促進社會力量參與的實踐中,山西省緊密結合文化旅游一體化,選擇了一批前景看好、條件成熟、旅游文物保護單位給予重點支持。第一批公布了252個可供選擇的文物點,幫助參與者根據地圖選擇愛的位置,為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經過兩年多的實踐,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熱情,古民居庭院維修成為民間客棧,一些成為研究基地,一些成為民間展覽場所,一些成為當地人,一些成為大學實習基地,文物建筑在新時代充滿活力和活力。
文物認養全民守護
文物認可作為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和利用的重要途徑,在山西全面展開。目前,山西省各級政府提供政策指導,鼓勵和促進文物認可,提供便利的條件和技術支持,合格的企業和個人承擔文物修復和開放利用的社會責任。政府和社會各方堅持公益事業的初衷,共同探索文物保護的可持續道路。
太原古建筑迷劉建月在修繕趙家山天王廟時考慮過。今后,他將在這里開展各種活動,建設一個研究書畫、漢學和佛教的地方。他說,他已經養了30年了,希望能帶動更多的人參與文物保護。
長治市文物收藏愛好者楊旭亮為他多年來收藏的老酒、老醋找到了合適的展覽場所,即凹里村關帝廟。關帝廟修繕后,正殿仍供人祭拜,兩側耳房成為老酒老醋博物館。在博物館正式免費開放的那天,他非常興奮,對幾個月來不了解自己的家人說:人們在社會上總是要做點什么。此時此刻,我認為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2010年10月,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省臨汾市曲沃縣的試點工作。曲沃已成為山西省實施中國第一個省級古建筑認可法律法規的樣本城市。
山西曲沃發布了《曲沃縣古建筑索賠保護暫行辦法》,規范了土地方法的索賠行為。該方法明確表示,索賠人應堅持像舊一樣修復的原則,產權不變,期限不超過30年。索賠期滿后,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權將免費返還給原所有者。首次試點是曲沃義城黃帝廟、西海村龍王廟、龍泉寺等6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為避免文物過度開發,文物部門嚴格審查和檢查認領保護人的資質、維修設計、招標過程、施工過程簽訂認領協議等環節。一些當地企業家積極響應,保護和利用曲沃縣的文物建筑,引起良好的社會反響。
晉中介休市的張壁古堡運營,是相關政策出臺前企業認養文物的嘗試。2009年被凱嘉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接管后,這里有一半的民居被毀,前后投入4億元保護利用。在經營過程中,企業與文物局建立了聯系報告制度,接受文物部門的監督管理,配合完成相關工作。同時,企業成立了山西凱嘉古堡文化研究所
自推修工作推進以來,大量文物建筑通過維修保護,但在實施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鑒于維修問題,山西省文物局發布了加強文物建筑維修管理意見,規范維修行為,加強維修單位和個人指導服務,結束做壞事,進一步明確各方的責任。
目前,在推進養老工作中,山西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的監督,動員社會力量通過推廣會議進行文物保護和利用。然后選擇和審查領導人,依法報批修復計劃,嚴格控制施工過程。企業或者個人取得文物建設認領資格后,與土地合作在文物部門的指導下,方政府簽署協議,開展保護修復工程。
動員民間和社會力量認領和保護古建筑的做法,應當說是文物資源保護力量的擴大和深化。文物的認可為文物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解決了文物建筑無錢維修、無人管理的問題,也是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和利用的途徑。
人民不僅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文物的守護者。政府是文物保護利用的主導地位,社會是基礎。只有動員人民的積極支持和廣泛參與,才能實現政府與社會的并重,走出符合國情和山西省條件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趙曙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