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召稼樓古鎮一日游策略
召稼樓古鎮位于閔行區浦江鎮,是上海最早的墾荒地區。召稼樓文化是上海農耕文化的起源。召家樓古鎮等大型文化歷史遺產在上海很少見。
召稼樓名字的由來
召稼樓是上海最早的墾荒地區,是上海農耕文化的起源。元初形成村落,興于明代嘉靖、萬歷時期,召稼樓也是明代水利家葉宗行匯流黃浦江、吳松江的故鄉。明嘉靖、萬歷年間,當地在元大德年間形成村落。為了鼓勵父老不誤農,明代工部右侍郎朗郎朗勤耕細作,多產豐收,特意命長子談田在朋壽園東首建鐘樓。從此,每天早上鳴鐘不止,天氣變化時鳴鐘告示。以重農禮耕為例,鐘樓題名召稼樓。這一帶勤田豐,贏得了四鄉的好評,所以人們稱之為召稼樓。
召稼樓古鎮游玩策略
上海閔行區召稼樓古鎮4個國家A水平旅游景點,有500年的文化歷史,起源于元初,跨越元明清三個朝代,保留了許多明清古建筑,如李耕堂、梅園等。2008年,召樓古鎮正式啟動修復改造。其改造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真正重現了過去的輝煌。
走進召稼樓古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高大牌坊,上面寫著紅底金字召稼樓。古鎮靜靜地流淌著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古鎮依水而建,柳樹搖曳垂岸,水光燦爛,蓬船往返,典型的江南古鎮特色,詩情畫意。古鎮白墻黛瓦,小橋流水,色彩鮮艷,比其它古鎮更明亮簡潔,這是江南古鎮的典型特色。飄揚的酒旗和古色古香的牌匾,仿佛穿越了古代,仿佛在清明上河圖中。借用(唐)王維的一首詩恰到好處:舟行碧波,人在畫中游。
古鎮環境優美,河水碧綠,宛如美玉。古鎮建筑有明清風格,古木屋排列整齊,小溪靜靜流淌,在陽光下,像銀鏈。一些亭子坐落在半圓形的橋洞和水中倒影的河邊;不時有幾艘小船劃過河中,江南的水鄉風光秀麗。穿過老街,我們來到了河邊。河上有一座石拱橋,叫做報恩橋。岸邊的綠柳在微風中搖曳;青綠蜿蜒的河流上有石橋,可以看到半圓形的橋洞和水的倒影。然后來到美食街,召稼樓古鎮的美食也很有名。
古鎮美食召稼樓
古鎮美食有召樓三寶:召樓大曲、召樓羊肉、召樓拆蹄。
召樓大曲:已失傳。
召樓羊肉:美味爽口,不臭不膩,是佐酒佳肴;來碗羊肉面一級棒(談家召樓集貿市場有售)。
召樓拆蹄:色澤鮮紅,甜而不膩,肉質細嫩,酥脆香甜,鮮美可口(召樓人都會做)。
召稼樓古鎮的醬菜生產歷史悠久,其中小奶醬瓜據說在明朝被指定為宮廷貢品,酥脆甜美。早上吃粥的時候,最好在餐桌上切一小盤,很爽口。此外,召稼樓古鎮的老八種也很有名,分別是召稼樓拆蹄、三鮮、三絲、蛋卷、雞塊、咸肉、桂花肉、金針木耳河鯽魚。
召稼樓古鎮還匯集了各種江南特色美食小吃:下沙燒麥、湯圓、刺毛、肉皮湯、現磨年糕等。,以及各種干貨、炒貨、熟食、小吃等。有些美味的食物舌尖上的中國。
古鎮風景名勝區召稼樓
禮園
在這個美麗的古董花園里,村民們專門為兩位改寫上海歷史進程的圣人建造了一座紀念館。在秦玉波紀念館的中央,有一尊由著名雕像家創作的2.6米高的主銅像。明初,秦玉波被朱元璋封為城隍,成為上海的保護神,被譽為為人民奮斗、請命的杰出人物……
葉館
迎面也是銅像。據記載,葉宗行最大的成就是疏浚范家浜,匯合吳松江,連接上海浦,合流江浦,為幾百年后成為東方大港的上海創造了獨特的條件。有專家說:有黃浦江才有今天的大上海,葉宗行功莫大。紀念館門口掛著高式熊先生寫的對聯:論開江功百世,廉勤敬德品千秋。此時此刻,我們尊重先賢的開拓精神和歷史成就。
在這里,我們不僅可以放松地閱讀農耕時代的文化歷史,品味上海文化的融合,欣賞許多對聯妙語,從中獲得智慧的啟迪,感受生活的哲學。
古鎮召稼樓地址
位于閔行區浦江鎮沈杜公路2059號的上海召稼樓古鎮。
古鎮召稼樓交通路線
從上海地鐵8號線到最后一站沈杜公路站,換乘175路或閔行10路公交車,即可到達召稼樓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