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江南古典園林——詩意無處不在
江南好,風景老。日出江花紅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不記江南。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詞《回憶江南》,他多情地吟誦了江南的美。歷史上贊美江南的詩詞太多了。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物產豐富,文化發達。江南山水秀麗,更適合文人居住久留。河網密集,山石豐富,成為園林建設的理想場所。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為江南造園創造了極其優越的條件。江南古典園林傳承中國造園藝術傳統,融入江南文人氣息,自然從中國園林升華,呈現出優雅美麗的色彩。
江南古典園林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它體現在園林廳的命名、匾額、對聯、書條石、雕刻、裝飾、花木寓意、疊石送情等方面。它不僅是裝飾園林的精美藝術品,還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它的物質和精神內容極其廣泛。其中,宣傳人生哲學,陶冶高尚情操;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哲學觀念和思想流派;此外,在古代詩歌文學的幫助下,園林景觀被點綴、生長和渲染,使人們在棲息地欣賞中將景物變成情感,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園內匯集了保存完好的中國歷代著名書法家手跡,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江南古典園林雖然是人做的,但自然開放,徜徉在園林中,仿佛在朗讀詩文,這是院子里無處不在的詩情畫意。江南園林是詩情畫意的物化,無處不在,無處不在。中華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傳統在江南園林中表現突出,端莊、含蓄、寧靜、典雅,各有千秋。欣賞江南園林,無異于品味凝固的音樂和無聲的詩歌。
雨驚詩夢留蕉葉,是對江南園林的生動寫照;風裁書聲出藕花,是對園林意境的最佳描寫。古典之窗和歲月之門引領我們走進江南古典園林。
江南花園多對聯。在亭子、大廳、大樓、亭子和宣的柱子上,一對對聯掛在大廳畫龍點睛。恰當地,它高度總結了花園的自然美和建筑美,展現了花園主人的人生哲學和社會心態。人們自然要停下來品嘗。拙政園的梧竹幽居對聯是清風明月,動觀流水靜觀山,與建筑及周邊環境十分協調。品味對聯,你的眼會不自覺地幻化出一種美麗的境界,感受到眼前閃閃發光的清波,雷磊假山,清風明月,虛實相濟的迷人境界。宣前的對聯是古詩詞的結合,淮左古都,記十里珠簾,二分明月;今天的花園勝地,看千竿寒翠,四面煙嵐,借得不露痕跡,也很符合當地的氛圍,展現出不同反響的魅力。
網師園有一副鄭板橋寫的對聯曾三顏四,禹寸陶分。引自四個典故,大意是曾子每天反思自己,顏子不聽不符合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的言論。古代大禹珍惜一寸時間,東晉陶侃努力學習。公園里還有一對疊字抱柱聯:風風雨雨溫暖寒冷,到處尋找,鶯鶯燕燕花葉清清黃昏,模仿杭州西湖花神廟聯,描寫前四季看松讀畫軒的美景和休閑生活狀態。尋找取自李清照的《聲音慢》,但掃除了原詞的悲傷;鶯鶯來自《西廂記》;燕燕來自唐代元禎的《會真記》;清卿原本是晉朝王安豐妻子對王安豐的愛稱;日日夜夜來自宋玉的《高糖賦》:一旦是云,晚是雨,日日夜夜,陽臺下。這一聯優雅,連綿回環,極具柔情。
滄浪亭石柱聯以清風明月無價,遠山近水有情而聞名。表達自然美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無價之寶。附近的水和遠處的山充滿了深情。這是歐陽修的《滄浪亭》長詩《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4萬元。下聯出自蘇舜欽的《過蘇州》,綠楊白鷺俱得,近水遠山皆有情。蘇軾的《前赤壁賦》只有江上的微風和山上的明月,耳得其聲,眼遇其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主無盡的藏也。這里借用微風明月來寫滄浪亭的自然風光;下聯詠滄浪亭借景之美,表達作者沉山水的沉迷和自滿。
江南古典園林中隨處可見好鳥鳴隨意,山花落自然。春柳輕,夏荷艷,秋楓濃,冬梅烈。園主經常用園林花木的自然屬性來比喻人的社會屬性,移情花木,人格化花木,表達自己的理想品格和意志。走在花園里的人,應該把花木當成有生命有思想的活物,疏竹弄影,殘荷聽雨,桐音幽蘭,一花一木見精神,都有很高的立意。江南園林種植樹木不強調成行成列。關心自然和隨意,往往用三到五根秋枝干給人一種郁郁蔥蔥的感覺,用少量自然生長的樹木來展示成千上萬的天然植被氣象。花木的種植也很講究。山岡種松,岸邊種柳,山上掛藤,水上放蓮,庭中種桂,古屋繞梅,疏竹沿墻,香蕉立足,都有審美情趣。至于四季的變化,我們也努力非常適合種植。春天看煙雨細柳,夏天看翠荷臨風,秋天賞桂香丹楓,冬天賞雪賞梅,體現了變化輪回的哲理。造園者就是這樣理解和闡述自然,使一山一水,一草一具有象征意義。
花園一般有水,水邊必須種柳樹。這是為何?其實有很多含義。首先,柳枝修長柔軟,舒緩婉約,婀娜多姿,形象優美,深受多情善感的文人喜愛。《詩經》有我過去了,楊柳依依;今天我來想想,雨雪飛飛。其次,柳樹有特殊的含義,因為柳、留諧音,古人尤其是文人有離別贈柳的習俗,表示留。羌笛何必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勸君多喝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小風殘月等。園內有水便有柳,有柳便有水的另一層含義是借水襯托柳的魅力,以柳的柔美反映水的純凈。作家端木在《曹雪芹傳》中談到園內植柳,有水無柳不韻,水無亭不涼,水無魚不歡,水無鳥不遠,水無船不活……造園時運用文學上的襯托手法,確實值得一玩。
江南的每一個園林都有主題,揚州個園的主題自然體現在竹上。宋代詩人姜奎在《揚州慢》中稱贊揚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處。黃至筠愛竹,他名字中的筠本意是竹皮,借此指竹。于是,園主產生了一個奇妙的想法,何不以竹為題,名為個園。園內到處都是翠竹,每一片竹葉都是一個字,既體現了竹本固、虛心、體直、節貞的君子風格,又體現了與江南其他名園不同的獨特個性。
蘇東坡有一首詩:我寧愿吃沒有肉,也不愿生活在沒有竹子的地方。在江南,四季分明,花開花落,竹四季常綠,可以使花園永遠年輕。至于竹子的高風和節日,中國古人早已賦予了它豐富的象征意義。
揚州人愛竹。唐代詩人姚和在《揚州春詞》中描述揚州人的風俗時寫道:有地只種竹,無家不養雞。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尤其以畫竹聞名。
江南古典園林的每一棵植物、每一棵樹、每一扇窗戶、每一道風景、山川、亭臺樓閣、軒榭廊道都精致絕倫。在花園里,到處都是詩情畫意,文學氣息撲面而來。
一篇短文評論江南古典園林,說:首先想到這些園林的人一定是癡迷戲劇的人。因為一物一景的思緒,靜靜蜿蜒的走廊,池塘邊透明的水榭,雕刻滿紋路的小樓、石階、橋、畫屏,都是為了安排一出戲的發生而刻意打造的。這種猜測只是一種感覺和感覺。江南古典園林一步步發展到清末,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有自己的規律可循,但園林確實透露出一種生活如戲的味道。園主和園主都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哲學思想和審美情趣融入其中。不同的人讀不同的東西,就像一出戲,不同境界的人看到不同的東西,這是江南古典園林的啟示。每天,江南的古典園林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數游客。他們走在小橋流水之間,品嘗雕刻的建筑,感受到自己獨特的感受。江南園林小巧,但所體現的人文精神如此博大高遠。(文/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