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園林︱古人眼中的吉祥樹
根據古籍記載,槐樹、柳樹、榆樹和梧桐樹最受古人歡迎。這些樹不是珍貴的樹種。古人為什么特別喜歡它們?原來他們都有特殊的象征,是古人眼中的吉祥樹。
梧桐:宜子孫祥樹
梧桐俗稱引鳳樹,古代有家有梧桐樹,不愁沒鳳凰的說法,所以古人喜歡在院子里種梧桐。
古人常將梧桐與竹子配合種植,前種碧桐,后種翠竹。假如再養一些菊花,秋天就別有風景了。
木材是古人制琴的好材料,也為梧桐增添了高貴典雅。先秦時期,有用梧桐木制琴的記載。漢魏時期,人們用梧桐木制琴經驗豐富,最好是在今天的魯南宜陽山長大的梧桐。
此外,梧桐還被視為宜子孫的祥樹和知歲時的靈樹。
柳樹:祛病消災神樹
柳暗花明桃紅柳綠,歌唱春天的話語中,總有柳。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后,柳樹成了民間吉祥之物。佛教界認為柳枝充滿神性。比如南海觀音的形象是一只手托著凈水瓶,一只手拿著柳枝,灑滿甘露,祛病消災。
古人迷信柳可驅鬼。南北朝時期,門前插柳的習俗已經出現在人們面前。北魏賈思協《齊民要術》記載:正月初一,柳枝在戶上,百鬼不入家。
唐宋時期,清明節形成了插柳、折柳、戴柳圈的習俗,皇室甚至將其視為一件大事。此時,對柳樹的詩歌描寫最多。賀知章的《詠柳》濃縮了古人對柳樹的喜悅:碧玉妝成一棵高高的樹,一萬條掛著綠絲毯。我不知道了細葉,二月春風像剪刀。
北宋首都汴梁的柳樹數量遠遠超過槐樹。在張擇端繪制的《清明上河圖》中,大大小小的樹木約有170棵,其中柳樹占多數。在大廳的前后,路邊的水邊,總有許多優雅的柳樹姿勢。
槐樹:先秦時期官方綠化樹
俗話說,門前有槐樹,升官發財。雖然這是一句迷信的話,但古人為了好運,院子附近總有槐樹,無論是官宦還是普通人。從種植歷史來看,槐樹早在先秦時期就是最早的官方綠化樹種之一。
槐樹也是后世皇家宮殿里必不可少的一棵樹,所以槐樹也有宮槐的別稱。此外,衙門、學校和街道也喜歡種植槐樹。西漢時期,人們稱政府機構為槐衙,讀者聚集的市場為槐城,因為槐樹遍是。
槐樹在明朝真正被賦予了情感寄托。明初,朝廷將山西人口大規模移交全國各地。出發地點是洪洞縣的一棵大槐樹。因此,民間諺語問我祖先從哪里來,山西洪洞大槐樹。從那時起,槐樹也成為中華民族尋根文化的象征。
榆樹:活樹、救荒樹
榆樹也有悠久的歷史,在先秦時期廣泛種植。榆樹之所以能贏得古人的青睞,是因為它是一棵活樹。
榆樹的皮、根、葉、花均可食用,荒年可作糧食食用,青黃不接春荒之際,榆樹的價值就會凸顯出來。榆樹的救荒功能在先秦時期被發現。據《神農本草經》報道,榆樹皮久服輕身不饑,與槐實、枸杞同列為上品。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說:荒歲,農人取皮為粉,食之為糧,不傷人。《救荒本草》也記載了榆樹的各種救饑方法。
因為榆樹有這些特殊用途,古代家家戶戶都不忘種幾棵榆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