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德石雕:傳統手工技藝,古人的藝術創造力
綏德石雕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和實物考證,綏德石雕藝術的發展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程,歷經了原始時期的新舊石器生產和秦漢時期的發展,唐、宋、明、清時期的繁榮與新中國以來的鼎盛時期。
諸如原始時期的鑿石狩獵新舊石器;秦時扶蘇監軍駐綏時“太子府”、“賞月臺”遺址;無法考證歷年的民間炕頭石獅;現已出土的500多塊東漢畫像石以及至今殘留保存的唐宋明清時期的廟宇石獅、旗桿香樓、雕欄畫棟、摩崖石刻等景觀,都足以證明綏德石雕的源遠流長,世代相傳。
新中國建成以來,綏德石雕藝術的發展,也有興衰之期。十年“文革”期,許多珍貴的石雕工藝被毀壞,建筑被拆除,工匠被迫停了手藝。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挖掘、搶救、保護民族優秀民間文化的政策和措施,才使得一些瀕臨危亡的民間優秀文化得以幸存和保護。
綏德石雕分類
綏德石雕工藝是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種類繁多,用途各異,據調查統計,按照不同用途可分為七大類別。其精湛的燒制技藝,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
一是與人民生活最為貼近的石宅居、石器具等石文化大觀。精美別致的石窯洞“明五暗二六廂窯“硬錘細鏨出面面,楞門墻框獨院院”和五級六獸龍門(俗稱大門),對口護門石獅子、石門墩、迎門雕花照壁以及石床、石桌、石凳、石穿廊挑檐、石炕欄、石鍋臺、石櫥倉和石缽、石杵、石碌碡、石碾、石磨等等,這些石器伴隨人類社會延續至今,無不展示出世世代代綏德人所執著追求的渾厚、莊重、大方、純樸之美。
二是堪稱文物世界精粹的東漢畫像石。綏德漢畫像石發掘、收藏始于1952年“王得元”墓藏,此后,環古城東南西北,沿無定河兩岸地下,又有許多墓藏發掘,目前為止,收藏漢畫像石500多塊,這一批刻在石頭上的歷史畫卷及其銘文墓志,充分表明綏德石雕工藝的精美和珍貴價值。
三是以石獅子為代表的最重要、最精彩的“獅”文化系列。“石獅子”是流傳在綏德民間的一種吉祥物,其當地民間崇獅風尚習俗久遠。有珍藏炕頭“保鎖”娃娃,扶正祛邪的炕頭獅,
有置于廟堂高山威嚴的震山獅,亦有安放在公庭門前、廣場、園林中高大威武的護神獅,還有置放家宅、墻頭的震宅獅,以及建于公園、橋梁、寺廟欄桿可供人們觀賞的千姿獅。
四是碑碣、亭塔石雕藝術。從古至今,無論在綏德城鄉間的祖墳墓地、村鎮大道,還是在高遠山頂的寺觀廟祠,多以樹碑碣來表彰先祖、紀念要事或祭奠神靈。碑有圓頭碑、五脊六獸樓碑、雙蛟龍座碑、亭塔樓閣碑等等。
五是以石獅為主的各種飛禽走獸,花草人物、各類裝飾品、工藝品。
六是石板畫和雕欄、畫棟。由綏德漢打造的永樂大道石板畫,它是汲取漢畫像石的藝術營養,今人再造的畫像石,永樂大道長廊上的365幅石版畫,充分展現了陜北黃土文化的厚重,綏德石雕藝術的博大精深。
七是氣勢宏偉,集石雕工藝大成的牌樓、龍柱等。這些建筑物多建于廣場、圣石獅子電話地、園林等地。
綏德石雕主要特征
1、廣泛性特征:自古以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生活、生產都離不開鑿石活動,修窯、蓋房、割碾、鍛磨、圈墻、蓋大門,幾乎是村村寨寨,家家戶戶都要去做的事,所以很多人都可以抄錘打石,學成石匠。
2、石雕藝術實用性特征:無論是石宅居、石器具,還是獅子系列,或是任何一種石雕工藝品和建筑物,他不僅具有生產、生活普遍適用性的一面,而且還具有結實、耐用、美觀、大方讓人感到美的另一面。
3、可塑性特征:綏德石雕藝術他始終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生產中最可愛、最生動的一種活的神韻,所以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4、藝術風格特征:既源于中國傳統的雕刻技術,又富有時代的創新精神。采用了象征、含蓄、寓意深刻的筆觸,古樸粗獷的風格、精雕細刻的刀法和博大磅礴的氣勢。既具有本土的文化特色,又含有世界的、民族的風格。是真正的寫意傳統,純正的民族特色。
5、獨特優勢特征: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先天的優勢,造就了豐富的山石資源和人才資源。綏德石雕藝術是綏德男人們的藝術,是“綏德漢”情感世界的一種宣泄,它凝聚著綏德漢純樸、直率、頑強拼博的品格,象征著綏德男人高大、英威、彪悍的氣質,更能體現綏德漢那種頂天立地、不屈不撓、與時俱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