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惠安石雕制作工藝流程
惠安石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技藝巧奪天工,被譽為中國“石雕之都”。一千六百多年以來,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閩粵文化在此融合交匯,伴隨著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惠安石雕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風貌,被廣泛運用于中國傳統建筑,尤其是宗祠寺廟建筑當中。
惠安石雕是一門永久性的藝術,堪稱工藝美術界的一朵奇葩,惠安石匠精巧的技藝更被賦予“中華一絕”的美稱。那么惠安石雕的制作工藝流程是怎樣的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惠安石雕使用的石材主要為花崗巖?;◢弾r化學性質穩定,耐腐蝕,歷千年而不腐、不蛀、不變。結晶顆粒比較均勻,石質堅硬,能制成各種精美的藝術品。最優質的石料稱“峰白”。產自本地的有玉昌湖青、峰白、筆山白、古山白、泉州白等,還有福建省的連江青、南平青、九龍壁玉石和省外的山西黑、黑龍江(101)和(172)、湖北圭山石等,可根據客戶需求從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全國各地采購3000多種石材原料。
工具分三類
采石工具
采石使用大錘,重量分12鎊與14鎊,錘把不象別地用木棍而以三片青竹合成,更加靈活有效。小錘,木把,鋼釬,長度各異,根據所打炮眼的深度選用。撬棍,粗細各異,根據所撬石料的大小和分離易難選用。鏨仔,又稱“晶子”,用于打“斧眼”,尖端有尖和鈍兩種,尖的用于引眼,鈍的用于楔開斧眼。鏨平,方型,用于給分離塊整形。鋼釬、鏨仔、鏨平均以六角鋼煅造而成。
使用工具
石雕粗加工使用的工具有:小錘,作敲打用;鏨纏,方嘴,用于剔除較大面積的邊角斜料;鏨仔,尖嘴,用于雕晟構件的表面。手電鉆。
精加工工具
打琢(尖扁嘴)和斜琢(斜扁嘴),都是剔除石料用的,類似鏨仔,但體質較細小,根據雕件的不同分有多種型號;剁斧,平扁嘴似斧狀,用于剁光石料表面;梅花錘,方形嘴表面有梅花點,用于剁平較大面積的石料表面,比剁斧效率高;鋼條仔,細長尖嘴,用于鏤出石料,根據雕作的不同要求也有多種型號。
制作工序
惠安傳統石雕工藝,俗稱“打巧”。其工藝流程主要包括捏、鏤、摘、雕四道工序。
(一)“捏”就是打坯樣。先在石塊上畫出線條,而后進行初步的雕鑿。對于有限定內容的新雕作,有的在打坯之前先畫張平面草圖作依據;有的還先捏個泥坯或石膏模型;有的則以購賣者提供的設計圖紙為藍圖。打坯樣是一個重新創作的過程。
(二)“鏤”就是坯樣捏成后,根據需要把內部無用的石料挖掉。鏤空石料的技術是石雕工匠的重要基本功,如一只還沒有幼兒拳頭大的小石獅,要在嘴里保留掉不出來的小圓球,鏤掉四周的石料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三)“摘”就是按圖形剔去雕件的外部多余的石料。這種剔除是對坯樣的細加工,操作者同樣應領會創作者的意圖,才能使剔除的面積和深淺適度。
(四)“雕”就是進行最后的琢剁加工使雕件定型。完成這一程序不但要有較高水平的雕刻技藝,更要具有鑒別能力。
此外,還有“修細”和“配置座墊”等特殊工序。
“修細”,就是修出光彩,有的作品最后還要用砂紙磨光,并用石蠟上蠟,這樣就能達到色彩鮮艷,光彩奪目的效果。
“配置座墊”,主要是使產品穩固,起到襯托和補充的作用,使主體突出、豐滿、醒目和完整。座墊樣式多樣,主要有自然石座、蓮花座、云紋座、水紋座、圖案座和鰲魚座、花蹲座、魚水座等特殊座墊。
題材作品
惠安石雕題材內容包括裝飾、人物、動物、用具等。海內外凡有華人圈的地方均有惠安石雕的精工之作:臺灣鹿港龍山寺的八對大龍柱、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柱座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欄桿、廈門集美陳嘉庚陵園的石雕人物、南京中山陵的華表、日本鑒真和尚墓園、新加坡古建筑中的石雕作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