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古建筑中的大門知識
有古人曾言門是一戶人家的吐納之所,這說明對于中國古建筑而言門是相當重要的存在。門的作用絕不僅僅在干供人出入。它還具有防衛的作用,是一種安全設施。掩上門,外人無法窺視室內;插上門,則能控制出入,保障居所的安全。
中國的門可以分屬兩大系統,一是劃分區域的門,一是作為建筑物自身的一個組成部分的門,劃分區域的門多以單體建筑的形式出現,包括城門、臺門、屋宇式大門、門樓,垂花門、牌坊門等。而建筑自身的門則是建筑的一個構件,如實相門、棋盤門,屏門,隔扇門等。
門的建筑造型和數量都會關系到尊卑等級,所以門在古代都是按一定的禮儀制度來設置的,因此門在中國古代社會還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甚至于門上的裝飾,都直接關系到建筑的等級。
一座座老宅的門戶,彰顯著古建筑文化的源遠流長,以及我們古代工匠師傅的智慧。那么,對于關于中國古建筑中的“門”,你了解多少?
你知道中國古建筑的“門”有哪些構件組成嗎?古建筑大門的構件,一般由門框、門頭、門扇、門簪、門墩、門環、門釘等組成。
門框
門框是由左右兩根框柱加上面一根平枋組成一個框架,固定在房屋的柱子之間或者墻洞之間,主要做安置門扇之用。
這樣一來門扇的寬度自然要小于大門門柱之間的寬度。門框的增加則又必須要同時增加許多門類構件,所以大門的結構看起來貌似非常簡單,實際上也有很多細部的裝飾與講究。
門框有木門框和石門框之分,木門框一般安在木制墻壁上或兩邊磚、土墻圍合形成的門頭房上,而石門框是安在較厚實的磚、土墻上。
門頭
門框上最初還有簡單的兩面坡屋頂,用來遮陽擋雨,這個門上的小屋頂稱為“門頭”。
門頭不但具有功能上的作用,也有裝飾作用,它使大門顯得更為氣派。后來,門頭的實用功能日益消退,逐漸演變為一種罩在大門上單純的裝飾部分。
門頭的精巧、門檻的高低,在無聲陳述著這個民族曾經,對家庭關系是如此之重視。
門扇
門扇是大門本身最重要的部分,古代最常見的是兩扇,也有一扇或超過兩扇的。在中國古代建筑中,這種門扇都是用木板制成的。
就一般住宅而言,一扇門扇的寬度至少有半米,而對寺廟、宮殿等大型建筑而言,門扇能達到1米甚至1米以上。
大門取材堅固用料厚重,一般都是板門而不做隔扇門,具有更好的遮擋作用與防衛性能。講究的大門門板多施油漆,尤其是朱紅漆最顯示等級。
門枕
為了承托門扇,往往在門下的下檻兩端設置墩臺,墩臺上鑿有小眼用以放置門軸。這種承托門扇門軸的墩臺,就叫作“門枕”。
粗壯的門軸帶著巨大的門扇,整個重心都落在門枕石上,并圍繞其旋轉自如。門枕以石質居多,又稱“門枕石”。門枕石一般分為內外兩部分,即一部分在門扇內,一部分在門扇外。
門枕石露在門外的部分多雕飾,也就是古人常說的“門當”。外形優美,圖案講究,為匠人們留下了充分展示其技藝的空間。
門簪
門簪是古建筑大門門楣上的裝飾物,起源于古代婦女的頭部裝飾物而得名。門簪最初用來固定門框上供門轉動用的連楹,兩個門簪便可以起到固定作用。
古代所謂的“門當戶對”中的戶對,指的就是古代大門上的門簪,所以門簪也是有等級的,標志著戶主的身份。“戶對”的數量可看出主人的官銜,一到五品可以為六個,六到七品可以為四個,其他小官員或普通大戶人家限用兩個。
門簪形狀多樣,正面或雕刻或描繪,飾以花紋或瑞獸珍禽圖案。也常有“春蘭夏荷”、“秋菊冬梅”、“吉祥如意”、“福祿壽德”、“天下太平”等字樣。只兩枚門簪時,則雕“吉祥”等字樣。
門鈸
門扇的開關,需借助拉手實現,拉手還具有叩門的作用。為了拉手看上去美觀,在拉手與門板的連接處又加上了底座,稱之為“門鈸”。門鈸因其形狀類似民間樂器中的“鈸”而得名。
門鈸實用性之外,還帶有強烈的裝飾意味。用金屬制成,平面為圓形或六邊形,中部凸起一個如倒扣著的碗狀的圓鈕,鈕上掛著圓環或金屬片。
圓鈕周圍部分被稱為“圈子”,上面雕有鏤空花紋,也有做成吉祥符號或如意紋的,這是為了增加門鈸的裝飾效果。
來客可敲擊門鈸告知主人,在官宦人家,門鈸常做成獸面,亦稱作“鋪首”,另有驅妖避邪之功用。
門環
門環,俗稱響器,是安裝在大門上的拉手。門環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時期,一直到唐代,只有官府和宗廟的大門才能享有“鋪首銜環”,尋常百姓的宅門是不能有任何裝飾的。宋以后,門環才逐步走向民間。
門環威嚴地扣于門面之上,華美的門環給大門畫龍點睛。院內人出門時雙手拉住中部的葉狀片或鐵環帶上門;外來人則輕扣門環,以喚院內人開門。有熟人來,扣的響數和輕重都有常數。
門環是集實用、裝飾和門第等級為一體的古建筑構件,是中國古建“門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門釘
門釘開始只起加固作用,因門板多為拼合而成,在結合部安裝門釘來加固,外露的釘帽被打成蘑菇形,后來漸漸變成了門上裝飾品。
門釘在古代又稱為“浮漚釘”,浮漚就是水面上的氣泡,借以形容門板上的門釘仿佛是漂浮在水上的氣泡,門釘通常釘入門板一寸左右。
門釘數量是很有講究的,清代規定,九路門釘只有宮殿可以飾用,親王府用七路,世子府用五路。平民百姓之家則不得使用門釘裝飾。
如皇家建筑的門釘橫九路、豎九路,帝王宮殿大門上有八十一枚門釘,古代以“九五之尊”稱指帝王之位。
門檻
門檻是設在門框下端的橫木條、石條,是門里門外的分界線。門檻高一點,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阻礙風沙水患、蟲、鼠等侵入的功效。
門檻是表示賓主之禮的象征,客人跨過門檻進入廳堂,頭需要低下來,看自己的腳步防止磕碰,這是對主人的尊重。有句俗語講“折了門檻便無內無外”,說明門檻是家庭秩序內外有別的禮制界限。
古代踩人家門檻是對宅主不尊敬的行為,門檻后來引伸為既擋財氣又擋命,所以常有人不順利時說“遇到檻了”,也常常聽到,某某人家門檻高,表示這戶人家條件好。
一扣一推,飽含歷史韻味的中國門。觀看石墩上抱鼓石圖案,默數著門簪上的“戶對”,用鋪手銜環敲擊出低沉的碰撞聲,推開吱吱呀呀的古建筑大門,悠久的歷史傳說迎面撲來。
另外,門的種類很多,有大門、二門、院門、垂花門,欞星門、牌坊門、磚券門、城門,闕門等,其中有因處在建筑的不同位置而命名的,也有因建筑本身而得名的,也有獨立的門。
宅門作為中式院落的門面,常給人最為直觀的第一印象,無論從造型、結構,還是雕刻、裝飾,都是中國傳統古代建筑藝術最為集中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