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壽山石雕制作工藝流程和雕刻技法
壽山石雕是中國民間雕刻藝術之一,也是福州的工藝特色和價值傳承,與脫胎漆器、軟木畫并稱為"榕城三絕"。壽山石雕技法豐富多樣,在發展過程中廣納眾長,融合了中國畫和各種民間傳統工藝的雕刻技藝及藝術精華。那么壽山石雕的制作工藝流程是怎樣的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壽山石雕制作工藝流程:從原始礦石到藝術品,壽山石至少要走5道工序即相石、打坯、鑿坯、修光、磨光,同時,還要采用各種雕刻技法。
相石
壽山石雕藝人在創作動刀之前,總要對著待雕刻的石料仔細揣摩一番,這就叫“相石”。所謂相石,就是在動刀前,對石料仔細揣摩,根據每塊石料的形狀、石質、紋理、色澤,選擇與之設計相適應的題材、造型和表現技法,掩蔽石料的疵病,使作品的內容、藝術形式同石料巧妙地結合起來,取得良好的藝術效果。壽山石本身所具備的天然麗質、五彩的巧色,甚至于其特殊的紋理等等構成壽山石所特有的材料屬性。
創作的前提是面對已有的天然色彩和石頭本身的筋、裂痕等等的原石形狀物,創作的想象空間不能割舍對原石色彩走向、紋理特點的研究,然后結合所學,對石材進行藝術加工,使壽山石本身的天然色經過人的構思、雕刻而達到人石合一的藝術效果,如何做到巧到自然、巧到極至,這是歷代藝人們所追求的一個境界。而要達到這一境界,“相石”在創作過程中是極重要的一個步驟,通過“相石”揣摩推敲,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坯
運用雕刻工具,將原料的多余大塊面切除,使其適合于作品題材的需要并在粗坯的基礎上,繼續雕琢景物的各部結構,達到表現作品的基本造型和內容。
鑿坯
鑿坯時先粗后細,由表及里,通過鑿坯,使作品所表現的景物如人體的結構、衣飾,動物的毛發、肌肉,山巒的皺法,樹木、花卉的枝葉、瓣蕊以及配景的細節等,都應該達到清晰精確。四、修光修光是雕刻的最后修飾過程,依靠不同的刀向和刀法,刻劃出景物的氣質和精神。
修光
修光是雕刻的最后修飾過程,依靠不同的刀向和刀法,刻劃出景物的氣質和精神。
壽山石雕技法豐富多樣,精湛圓熟,又在發展過程中廣納博采,融合了中國畫和各種民間工藝的雕刻技藝與藝術精華。其技法主要包括圓雕、印鈕雕、薄意雕、鏤空雕、淺浮雕、高浮雕、鑲嵌雕、鏈雕、篆刻和微雕等。壽山石雕追求既雕既琢的藝術效果,提倡返璞歸真,故以“相石”為重要環節,講究利用石形石色,巧施技藝,以達到“天工合一”的境界。
壽山石雕的技法,是通過運刀的刀法來體現的。壽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有簡練的刀法,有樸茂的刀法,有渾厚的刀法,有秀凌的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鳥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圓雕、古獸印鈕等雕刻則多用樸茂的刀法,它適于收藏家、鑒賞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一番情趣。
壽山石雕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澤,雕刻出造型和色澤相適應的作品。通常在一塊壽山石上,有紅、黑、黃、青等數種顏色,相互交錯成自然斑紋。藝匠們根據石塊的形狀、色澤和紋理進行構思和藝術加工,雕刻成人物、走獸、山水、花鳥、果蔬、海味等陳設欣賞品和印章、文具、煙缸、水盂等實用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