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古代屏風文化
屏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一景,是中華民族創造發明的獨有工藝美術品,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傳承歷史。作為傳統家具的重要組成部分,屏風歷史由來已久。屏風一般陳設于室內的顯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擋風、協調等作用。它與古典家具相互輝映,相得益彰,渾然一體,成為家居裝飾不可分割的整體,使居室呈現出一種和諧之美、寧靜之美。
屏風的歷史沿革
中國的屏風文化歷史非常久遠,《物原》就有“禹作屏”之說。《周禮·掌次》有“設皇邸”的描寫,邸是屏風早期的稱謂,邸通常設在天子座后,顯示天子的“九五”之尊,歷代皇朝莫不如此。
屏風除了皇權的象征外,實用性和文化、藝術內涵兼備也是其一大特點。漢劉熙《釋名·釋床帳》謂:“屏風,言可以展障風也”。就是說屏風可以兼作擋風、間隔、遮蔽之用。可見,屏風自誕生之日起,就具有室內分割和室內裝飾的實用性。《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有“孟嘗君待客座語,而屏風后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屏風成為當時記錄者的工作必須。屏風精湛的制作工藝和屏風上記錄的民俗民風、歷史故事,使屏風具有了富貴禎祥、鎮宅旺家、平和性情、江山永固的精神和文化內涵。
朝代更迭,帶動屏風的發展,屏風的使用范圍逐漸廣泛。漢唐時期,大戶人家凡廳堂必設屏風。屏風的作用也由遮蔽、擋風演變為絢麗多彩的室內裝飾藝術品。明清時期,屏風文化達至高峰,人們今天在北京故宮、頤和園等處看到的大量屏風藏品,就是明清時期屏風中的精華。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有多處對屏風的描寫。如第七十一回寫到賈母80大壽時賈母問:前兒這些人家送禮來的共有幾家有圍屏?鳳姐兒道:共有16家有圍屏,一面是泥金“百壽圖”,是頭等的。還有大紅緞子緙絲屏風“滿床笏”。
在浩如煙海的史料、典籍、詩詞、繪畫中有很多屏風留下的痕跡。五代時期顧閎中所繪長卷《韓熙載夜宴圖》,就是用屏風和床榻將畫面分隔為聽樂、觀舞、休息、清吹、送別5個場景。由此可見屏風和藝術、文化的緊密關系。
屏風的種類
屏風的種類繁多,一般按形制、題材、材質和工藝劃分的居多。古書記載的屏風種類就很豐富,漢《西京雜記》有“趙合德所居昭陽殿中設木畫屏風”。《唐書》有“房玄齡集古今家誡書于屏風”。唐代詩人杜牧詩曰:“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清乾隆帝作《穿楊說》一文,對“百步穿楊”成語提出質疑,乾隆帝命工匠制作12扇折屏,親自將全文538字用墨筆書寫于屏風之上。
按形制劃分,屏風有插屏(亦稱座屏)、折屏(又稱曲屏)、掛屏、炕屏、桌屏(亦稱硯屏)。
按題材劃分,屏風有歷史典故、文學名著、宗教神話、民間傳說、山水人物、龍鳳花鳥,也有將書畫裝裱于屏面之上或在屏面上直接書法繪畫的。此外還有高雅別致的博古屏風,以古香古色的器皿及精美配飾件為題材,多配以插花,別有一番書卷氣,寓意“論古不外才識學,博物能通天地人”。
按材質和工藝劃分,木雕屏風、絹素屏風、竹藤屏風、金屬屏風、嵌琺瑯屏風等等。不同工藝制作的屏風各有千秋,玉石鑲嵌類層次清晰,玲瓏剔透;金漆彩繪類色彩艷麗,燦如錦繡;雕填戧金類線條流暢,富麗堂皇;刻灰潤彩類刀鋒犀利,氣韻渾厚。木雕屏風,一般以木性穩定的材質為胎骨,有些高檔屏風的屏面、邊框為紫檀、花梨等高檔木材。
屏風作為一種靈活的空間元素、裝飾元素和設計元素,具有實用和藝術欣賞兩方面的功能,能通過自身形狀、色彩、質地、圖案等特質融于豐富多元的現代空間環境,傳達著新中式的意味,演繹出中國傳統文化韻味,把你帶入情景之中。因此至今仍然被廣泛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