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中國生活?
城市化和全球一體化突然加快了人們的生活進步,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們被關在一個又一個網格里,幾乎每個人都生活在網格里,每個人都被孤立。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一點,開始尋找原來的生活。
木心先生的《慢過去》突然被廣泛傳唱——
慢這個名字本身就戳中了很多人的心。是的,因為現在太快了,人們越來越想像過去一樣慢下來。
因此,表面上浮躁的生活方式逐漸不再流行,讓人反思的傳統(tǒng)文化被重新發(fā)現,久違的中國生活方式正在迅速回歸。
換句話說,這種生活方式一直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中。
中國生活方式總結了中國元素生活、中國精神生活和中國審美生活的名稱,是一種以智慧、休閑、理解和覺醒為主要特征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
它是一顆基于精神和文化的璀璨光珠。它注重儀式,更注重意識,更注重物質和精神,以物入微,以式入道。
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深刻的思想內涵,那么中國的生活方式就不可能——這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而不是一種簡單的奢侈。
中國的生活方式并不排斥西式生活和海派生活。
相反,中國在東西南北交融中發(fā)展了5000年。從西方引進的西方元素、精神和美學逐漸成為當前中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盡管如此,中國人生的情結卻遠未消失。
例如,20多年前,人們爭相品嘗咖啡,現在咖啡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飲料,但很少有中國人用咖啡來招待客人。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仍然邀請客人品嘗茶。
中國的生活方式從禮字開始,以中式為陣地,形成了思、閑、雅、樂、逸五種獨立相互影響的生活狀態(tài)的核心精神:
三千年讀史為求思,一根香靜卻求閑,二十四儀軌只求雅,十六聲琴瑟專求樂,九萬里悟道唯求逸。
這五個字衍生出來的生活方式是詩意動態(tài)的精致。
是閑愛孤云凈愛僧,是洗墨魚吞硯,煮茶鶴避煙,是笑風輕云淡,聽花靜鳥喧,是竹密不妨礙流水,山高阻礙野云飛。
是春有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是琴撥安靜的地方,茶煮溪橋,書約黃昏書約黃昏后,劍拔不平時,是走到水窮的地方,坐著看云起,是高躺在山谷里,逃離世界。
書畫、飾品、盆景、室內陳設的文房清供,是修身養(yǎng)性,是對內心冷漠,超越物外生活境界的追求。
一縷檀香悠閑地升起,在淡淡的燈光下,疏散的家具和配飾,使人與自然、人與文化相得益彰。
中式生活美學,在園林和院子里有許多微妙的承載。
在中式院子里,不僅有四季美景的變化,還有中國文化中的家庭血緣和倫理情感空間。
也許,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院子夢。
有天,有地,有鳥語,有花香。
雞鳴鳥的聲音中,晨霧輕輕編織,一大早起床開始掃院子,站在樹下吐,練習太極,用晨露研墨,書寫春秋之夢。
在一個花園或院子里,中國人獨特的文化審美。
在院子里的池塘里養(yǎng)魚,游魚,玩蓮花,或者在土地上種草,花木成蔭,設幾個亭子,幾個茶館,閑暇時看月亮,無論禪宗,這樣天人合一。
這不僅是對過去歷史的回憶,也是對中國田園牧歌生活的向往樸守真誠生活的崇尚回歸。
周作人曾經說過:除了日常必需品,我們還必須有一些無用的游戲和樂趣,生活感覺很有趣。我們看日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解渴的酒,吃不飽的零食,是生活中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飾,但越精致越好。
生活的智慧大概是一樣的。
品味中國生活,似乎是在欣賞一種文化,體驗一種生活,定居一種理想。
這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溫度。
也許,每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中國情結,它一直存在于我們的骨子里,從未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