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維修和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二)
近年來比較好的例子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一個窟門,經過勘查發(fā)現(xiàn)1000多年前的壁畫被稍晚的壁畫覆蓋了,而早期的壁畫保存得尚好,覆蓋上去的壁畫也有千年歷史,經過細致的工作,覆蓋上去的壁畫被完整的揭了下來,如此便有了兩份精美的窟門壁畫。我認為像這種后來覆蓋一層或幾層的壁畫的情況,如果經過認真檢查,內部確實完好,又值得保存的話,都可以這樣辦理但必須慎重對待,技術上要保證在內外都無損壞的情況下才能進行。
關于保持現(xiàn)狀的問題,是指在原狀已無可考或是一時還難以考證出原狀的時候所采取的一項原則。另外也是由于恢復原狀需要較大的資金和較強的技術力量,而目前還不能進行時所采取的措施。這種保持現(xiàn)狀的修繕工程,現(xiàn)在還是一種慎重的辦法。因為保持現(xiàn)狀可以保留繼續(xù)進行研究和考證的條件,待到找出復原的根據以及經費和技術力量充實時再進行恢復也不為晚。對保持現(xiàn)狀,曾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一切都不能動。甚至是后來增添的不合理的部分也不能熱另一種說法是凡是后來增添的都一律去掉。
這兩種說法都有點過于絕對化。我認為保持現(xiàn)狀并不是一絲一毫都不能動。我們所要保持的現(xiàn)狀是有價值的部分,那些與原來建筑布局、建筑結構毫不相關,而且有損古建筑藝術面貌、危及建筑安全的東西,如近年來的保護范圍內添建的房屋、棚舍,在建筑物身上添設的多余部分,不僅不應被當作現(xiàn)狀保存,而且還應逐步加以清理拆除。但是那種不分青紅皂白,不問什么時候添建,不管有無價值一律拆除的作法也是不妥當的。
下面談談古建筑維修工程中為保存其原有價值必須堅持的“四保存”的原則。
(一)保存原來的建筑形制。它包括古建筑原來的平面布局、造型、藝術風格等等。每一個朝代的建筑布局與造型都有它的特點,不僅反映了建筑功能、建筑的制度,也反映了社會的情況,民族文化的風格。如果改變了原狀,或張冠李戴亂了套,這一古建筑的價值就減小或喪失了。
(二)保存原來的建筑結構。古建筑的結構是建筑科學發(fā)展進程的標志。建筑結構也是決定建筑類型的內在因素,如同人的骨骼,什么樣的骨骼就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體型。如果在修繕過程中改變了原來的結構,建筑的科學價值就降低,也會影響它的形式。還要十分注意一些特殊的結構,如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大殿頂部的人字叉手唐代是國內僅存的孤例,萬一損壞需要加固時,絕不能在當中加頂一根蜀柱。佛光寺文殊殿的復梁金代、朔縣崇福寺觀音殿的大叉手梁架金代、趙城廣勝寺的大人字梁元代、廣西容縣真武閣的杠桿懸柱結構明代等等都是具有特殊價值的結構,在維修工程中是一點都不能改變的。磚石結構、銅鐵結構、竹蔑結構也都有其時代、地區(qū)、民族等的特點,在修繕工程中應特別注意。
(三)保存原來的建筑材料。古建筑中建筑材料的種類很多,有木材、竹子、磚、石、泥土、琉璃、金、銀、銅、鐵等。什么樣的建筑物用什么樣的材料,什么樣的材料產生什么樣的結構與藝術形式。木材的性能產生了井干式、抬梁式和穿斗式的結構磚石材料產生了疊澀或拱券式的結構銅鐵金屬必然要用鑄鍛的方法才能建筑。因此,建筑材料、建筑結構與建筑藝術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隨著建筑的發(fā)展,建筑材料也不斷產生、更替、組合。它反映了建筑工程技術、建筑藝術發(fā)展的進程,反映了各種建筑形式的特點。如果我們隨便用現(xiàn)代化的材料來代替古建筑原來的材料,那么將會使古建筑的價值蒙受巨大的損失。
縱使你能把古建筑的形式、構件、外觀、結構等都模仿得非常相像,甚至可以亂真,但是這座古建筑也只剩下了軀殼。它那幾百年、幾千年的經歷已經一掃而光了。所以我們極力主張修繕古建筑的時候,一定要保存原有的構件和材料,想盡辦法保存它的“本質精華”。確實原構件必須更換時也要用原來的材料來更換原來是木材就用木材來更換,原來是磚石就用磚石來更換。最好原來是松木就用松木,原來是柏木就用柏木,是什么硬雜木就用什么硬雜木。
有一些人曾對水泥十分欣賞,極力推行用水泥來代替古建筑原來的磚石和木材。其理由一曰水泥堅固,二曰木材缺乏,三曰水泥現(xiàn)代化。乍聽起來似有道理,但實際考察一下并不是如此。我曾經調查過多處近代紀念建筑,凡用石料修筑的,至今完好無損,而用水泥修造的則多已產生裂縫或崩塌,有的甚至已土崩瓦解了。水泥作灰漿勾縫、鋪頂更不可用。很難做到不漏雨滲水。木材缺乏是事實,但就全國范圍來說,用于古建筑修繕的木材數量實在不多,恐怕只占全國用材的千分之幾、萬分之幾。
至于說水泥比木材堅固也未必。佛光寺大殿的柱子、梁架已歷經1000多年,仍然十分堅固,如果保護得好,再過1000多年,也還是堅固的,而水泥恐怕就難說了。再說水泥的性能與木材完全不同,很難捏合在一起。英國費爾登教授在清華大學講學時曾說“水泥是古建筑維修工作中的大敵”。我很贊成他的觀點,千萬不要讓水泥在古建筑維修中泛濫成災。當然在一些隱蔽之處,或大面積基礎之下,摻用一些水泥為了堅固,是可以的,在外表切忌水泥。
(四)保存原來的工藝技術。要真正達到保存古建筑的原狀,除了保存其形制、結構材料之外,還需要保存原來的傳統(tǒng)土藝技術。對古建筑維修的工藝技術,我認為應該提出“繼承傳統(tǒng)的工藝技術”的口號,如油飾彩畫的地仗,原來是三麻石灰、七麻九灰的,絕不能把它改成一層厚厚的油灰或是采用其他的做法。這不僅是為了保存原來的傳統(tǒng),而且關系到建筑物的安全與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