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茶馬古道作為一條貿易要道,成為西藏與內地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其對于促進民族文化交流,鞏固民族團結,穩定邊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茶馬古道原本產生于中原王朝與西藏地區共同利益:中原王朝希望鞏固邊疆,藏族需要從中原王朝獲得自己的諸如茶之類的生活必須品。基于這種需要,茶馬古道產生并發展。茶馬古道作為一條貿易要道,成為西藏與內地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其對于促進民族文化交流,鞏固民族團結,穩定邊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歷史沿革
茶馬古道是指唐宋以來至民國時期漢藏之間進行茶馬交換而形成的一條交通要道。主要有南北兩條道路,即川藏道和滇藏道,構成了一個龐大的交通網絡,連接西藏與四川、云南等地。
茶馬古道路線圖
西藏因地處高原,作物以青稞為主,藏民日常食物為青稞制作的糌粑、以及奶類、酥油、牛羊肉等,較為油膩,不利于消化。且因為海拔高,氣候寒冷,蔬菜難以生長,所以對于富含維生素且利于消食的茶葉需求較大,當地一直流傳著“漢家飯飽腹,藏家茶飽肚”的說法。
四川因其多雨,云霧天氣多的氣候極其適合茶葉生長。且四川與西藏接壤,隔山而望,距離很近,這就為茶馬古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從古代到近代,騎兵都是最為重要的兵種,在無數以少勝多的戰役中,騎兵無論是正面沖鋒或者側翼出擊、牽制敵人、傳遞情報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騎兵是當之無愧的王牌兵種。
中原缺少適合馬匹生活的草原,但是對馬的需求極大,漢武帝為了獲取西域大宛的“天馬”,不惜對大宛發動了一場持續四年的“萬里長征”。在歷史上,獲取優秀馬匹的途徑與方式,更多的時候是通過貿易達成的。西藏有許多優秀戰馬,正是由于中原王朝與西藏彼此都有需求,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換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日趨繁榮,人畜在溝壑叢林中長期行走,蜿蜒曲折的羊腸小道逐漸被踩成越來越寬的道路,原始的茶馬古道逐漸形成。
茶馬古道對于鞏固邊疆,加強西藏與內地的聯系作用極其突出,得到了歷代中原王朝的重視。在宋朝便已經設立“茶馬祠”統一管理茶馬交易。明朝時期更是將原本的“茶引”制度發展為“引岸”制度,以加強對少數民族的控制,但該制度為官營,是一種壟斷性質的交易,使民間貿易受到打擊。清朝政府放寬了對此限制,使茶馬古道空前繁榮,不僅茶馬貿易規模擴大,且貿易種類增加。如西藏對內地的絲綢、鐵器需求增加;內地對西藏的蟲草、貝母等名貴藥品的需求也增加。
2、外敵入侵,古道危機
工業革命之后,英國加快了在全世界擴張的步伐。亞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卻又腐朽落后的中國成為其理想目標。為了使中國成為其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進一步擴大其侵略權益,英國不僅在東部沿海發動侵略戰爭,而且在我國西部也開展了侵略活動。1600年英國建立東印度公司,專營對印度的貿易。1757年的普拉西之戰,東印度公司征服孟加拉,標志著印度開始淪為英國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領。此后,英國以印度為起點,對西藏展開了侵略。
英國對西藏的侵略涵蓋了政治、經濟、宗教等多個方面,通過傳教、武裝入侵等方式展開。英國入侵者通過調查發現西藏對茶葉的依賴性極大,茶葉是西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為達到其控制西藏的目標,便在印度種植茶葉,再與西藏交易,想以此掌控西藏的經濟命脈,打破內地與西藏的聯系,使自己能控制西藏。
面對印茶的傾銷,清政府內部一些有識之士看到了其影響與危害,如駐藏大臣色楞額認為印茶侵藏后患無窮,十三世達賴喇嘛還親自出面向清廷呼吁,要求清朝政府配合行動,制止印度茶銷藏。由于川茶與滇茶的輸入與競爭,使英國企圖以印茶控制西藏經濟命脈的嘗試失敗。于是,1888年3月,英國悍然發動了第一次侵略西藏的戰爭。清政府被迫于1890年3月與英國簽訂了《藏印條約》,免除對印茶的關稅。英國希望通過降低關稅、采用先進的種植技術以及使用印度廉價勞動力,來加強印茶在西藏市場的競爭力。但是由于西藏長期以來已經習慣食用來自四川、云南的茶葉,同時藏族同胞與內地茶商建立了較為密切的聯系和較為充分的信任;且藏族同胞認為印茶品質低下,性熱苦澀,不能解油去膩。印茶銷量還是較低,英國的謀算落空,沒能控制西藏的經濟命脈。
3、茶馬古道的不足
在清朝滅亡前,張蔭堂被清廷以五品京堂候補派往西藏查辦事件,為副都統銜。張蔭堂到任后整頓吏治,實行新政,對于維護西藏與祖國統一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其不久就被調走,西藏局面再次惡化。清王朝滅亡之后,四川、云南軍閥割據戰亂不斷,使川茶、滇茶產業大大衰弱,難以維持自身的地位,在1925年左右印茶趁機占據了西藏市場。加之英國從印度大量向西藏傾銷棉、毛、絲綢等紡織品以及火柴、五金等廉價工業制成品,大幅度削弱了內地與西藏的經濟往來,使中國內地絕大多數的產品被排擠出了西藏市場。
與此同時,茶馬古道卻依然采用騾馬馱運與人力背運相結合的運輸方式,由于道路崎嶇不平,運輸效率低下,且成本相對較高,內地難以大量輸送貨物進入西藏。因此相對英國而言,運輸成本高使得茶馬古道在近代歷史上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由于茶馬古道上進行貿易的茶商與其他商人多來自民間,資金少、渠道窄;同時,沒有現代化的金融體系,使商行的經營風險過大。再加上由于近代中國戰亂不斷,沒有一個安全的經營環境,使其難以發揮維護民族團結,鞏固國家統一的作用。茶馬古道作為一條商業貿易道路,在印茶的大量傾銷以及英國大規模的全方位的入侵情況下,清政府對于西藏的支援有限,難以發揮決定性作用。所以,茶馬古道有其自身的不足。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正是由于英國控制了西藏的經濟命脈,使其對西藏的侵略更加便利,以至于影響了一部分西藏上層人士的價值觀。
4、茶馬古道的借鑒意義與現代作用
茶馬古道在封建社會前期,對維護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發揮過積極作用,但是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崛起,清王朝走向沒落腐朽,近代軍閥的混戰,國人已經無暇顧及西藏的安全和發展。茶馬古道的相關作用也在不斷減弱。由此可看出,維護民族團結,缺乏必要的政治、軍事手段,而單純的依靠市場的手段,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是難以維護國家利益,民族團結。
新中國建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規模宏大的基礎設施建設。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通車,1957年正式交付使用。為方便云南省、西藏自治區和四川省之間的交通,縮短運輸線路里程,1957年開始修筑川藏公路的南線。入藏公路的修建密切了西藏與內地的聯系。但也使茶馬古道徹底失去了原來的意義。由于現代交通運輸方式的強大優勢,茶馬古道原本聯絡西藏與內地的作用減小。只能作為一條旅游路線而存在。
但是,作為一條在歷史上存在超過一千三百多年的貿易路線,茶馬古道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
作為一條貫穿西藏與內地的路線,其中凝聚著西藏人民與漢族人民的情誼,彰顯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是中國各民族和平相處的重要標志。對于打擊分裂勢力,維護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有重要意義。
茶馬古道歷史悠久,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流傳著大量描寫其風光的詩歌。茶馬古道途經大量的少數民族地區,通過對茶馬古道的研究與開發,能獲得大量關于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鮮活史料,對于研究少數民族文化,促進我國文化多樣性有著重大意義。
茶馬古道穿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沿途經過了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高原山地氣候等氣候帶,植被類型、動物種類豐富多樣,大量的動植物品種是一個有重要科研價值的生態基地,保護開發茶馬古道對于我國生物科學、自然地理發展有重要作用。
2013年3月5日,茶馬古道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進一步提升了茶馬古道的知名度。擁有美麗自然風光與人文內涵的茶馬古道,必將成為發展沿線地區的經濟,帶動沿線人民脫貧致富,改變當地的產業經濟結構調整,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