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古韻杭州那些必看的老建筑
自唐朝以后,杭州所處的東南一隅,便一直是富庶之地。雖說杭州也曾為一朝都城,卻從不輕浮張揚,獨具一種淑女之美。
千百愛杭州之人中,或有千百理由,其中之一或是眾人所同識,那便是這里的人文氣息——古典與現代共同奏響的樂章。來杭州者無不被其濃郁的人文氣息所折服。
這里不乏有現代的高樓大廈,但行走其中不經意間又可瞄到一處滄桑建筑,低聲訴說那凄美的過往。
G20將至,杭州笑迎八方來客,你或許已經聽膩了雷鋒、保俶,看慣了靈隱、飛來,本期杭州故事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杭州老建筑,帶你品味老杭州的獨特魅力。
塔中將軍——六和塔
與地處熱鬧繁華的西湖景區之中的雷峰塔和保俶塔不同,六和塔雖然也頗有名氣,但是地理位置略顯“偏僻”,所以容易被人忽略。
北宋開寶三年(970年),為了鎮壓錢塘江(或說為行船導航),錢俶下詔延壽大師在杭州錢塘江北岸的月輪峰上督造六和塔,同時還建造了塔院。
六和塔取意于佛學中的“六和敬”(身合同住、口合無諍、意合同悅、戒合同修、見合同解、利合同均)。又稱六和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六和塔自建成幾經重修。宣和三年(1121年),六和塔毀于兵火,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重建,到乾道元年(1165年)才全部竣工,歷時十年。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塔外木結構。
六和塔造型飽滿雄壯,又因杭州百姓寄希望于該塔能夠震懾江潮保佑平安,所以素有保俶如美人,雷鋒如老衲,六和塔如將軍的說法。
現存六和塔,平面八角形,外觀八面十三層,內分7級。通高59.89米,占地888平方米。塔身自上而下塔檐逐級縮小,塔檐翹角上掛了104只鐵鈴。
檐上明亮,檐下陰暗,明暗相間。塔內每層為一級,有樓梯盤旋而上,壁上裝飾有“須彌座”、人物花卉、鳥獸圖案等雕刻。
湖濱別墅——堅匏別墅
六和塔因為名氣響亮,雖說地處“偏僻”,一年四季卻也人來人往。何況毗鄰著名的錢塘江大橋,熙熙攘攘之間也從未有過寂寞。
有道是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六和塔的身世注定不會默默無名,但是有些建筑雖說身處鬧事卻也獨享著一份寧靜淡泊,這就是堅匏別墅。
四處舊宅分別是劉鏞四個兒子的私宅,這其中堅匏別墅最大,是劉錦藻歷時多年所精心打造的。
清末著名實業家張謇曾說:“自咸豐、同治以來,東南富商最著稱者……于浙得三人焉:若杭州之胡(胡雪巖),寧波之葉(葉澄衷),而其一則湖州南潯劉氏……”
在杭州,南潯劉家曾有四處舊宅——北山路上有堅匏別墅、孤云草舍、留余草堂,另外湖濱路上還有一處,叫小方壺。
堅匏別墅,俗稱小劉莊,建于清末民初,屬中式莊園別墅,位于寶石山腳。《西湖新志》卷八述:“在彌勒院右,為吳興劉錦藻別業,俗稱小劉莊。”
小劉莊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山上堅匏別墅,山下小蓮莊。莊內建筑山上山下不同,山上是前期作品,始建于清朝末年,以中式為主,木結構房屋;山下原是別墅的后花園,廣植樹木花卉,構筑池塘假山,園子里的房子是民國時建造的,磚木結構的西式建筑。
整個莊園的建設延續了26年。但它依然是一個整體,橫跨了西湖北山的半面坡。整個莊園依山取勢,回廊環繞,曲徑通幽,正屋樓臺的鐵欄全用“堅匏”篆文鑄成,壁間嵌有名人石碑。樓西有亭,濱湖處稱東泠,與西泠遙遙相對。
據《新西湖游覽志》記載:“墅在山麓,游人必蜿蜒而上,石階曲折,細草夾道,入室軒敞,而陳設均極簡古。偶一憑高閑眺,寶所山、頓開嶺均若縈帶左右,而湖風撲爽,尤有飄飄凌云之致,可以在湖莊奪一重席。”
中國第一家商辦銀行——興業銀行舊址
堅匏別墅的舊主劉錦藻,是那個時代的大實業家。他為我們留下的不僅是堅匏別墅,還有一座精致的西洋建筑——興業銀行舊址。
1898年,清政府將鐵路的筑路權賣給了英國人,但英國人遲遲未動,這時清政府就鼓勵地方民間集資建路,這惹惱了英國人,迫于壓力,清政府又將筑路權“還”給了英國人。
這樣,中國人憤怒了,一批實業家為爭取鐵路筑路權而奮斗,這就是著名的保路運動。劉錦藻是當時浙江保路運動的領袖,1905年,浙江鐵路公司成立,他任副總理,湯壽潛(辛亥革命后浙江首任都督)任總理。
為與英國人抗衡,劉錦藻積極籌款,“吾擲資此中,及招戚友之股,約近百萬金”(引自劉錦藻著述)。
到1907年,浙路集資2300萬元,為英商借出款的兩倍多,這讓清政府震驚,迫使他們不敢與英國人簽字,最后不得不“還路于浙江商民”,浙江保路運動取得最后的勝利。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湯壽潛等發起創辦浙江鐵路公司,自辦滬杭甬鐵路,1906年10月公司附設鐵路銀行。光緒三十三年(1907)呈準設立浙江興業銀行,舊址現為中國工商銀行杭州分行營業部。
興業銀行舊址占地3.385畝,建筑面積3487.42平方米。主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面闊五間,三層,為仿西洋古典式建筑,大小房間78間,地下為金庫。
該建筑東面及北面臨街,入口臺階兩邊弧形石鼓上為愛奧尼克雙柱式門樓、門面、臺階,柱身采用蘇州金山花崗巖,建筑中部最高,上有大鐘。
浙江興業銀行舊址只是其中面積大,保存好的一棟民國洋樓式建筑,漫步在杭州街頭,還有很多,可以去欣賞,值得去看。杭州的民國西洋式建筑很多,都是那個時代的富紳豪強所建,建國后這些當年的商賈名家,豪門望族逐步都退出歷史舞臺,而那些精美,堅固的洋樓卻留下了。
老杭州的風貌——橋西直街
如果說,要在運河邊尋一個地方,看看運河邊近現代的歷史文化,那么橋西直街絕對是一個好去處。它見證了昔日運河沿岸的繁華風光,也看盡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工業沒落的無奈,濃縮了從晚清以來,近代杭州百余年民族工業發展歷史的縮影。
所謂的“橋西”,是拱宸橋以西一帶的泛稱。
現在的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從拱宸橋頭開始,向西面散發出去,北至中國扇博物館,南至登云路,西至小河路。
明清時期,這一帶被稱為“北關夜市”,因為運河便利的交通,六行(米行、魚行、紙行、酒行、柴行、洋行)、六館(煙館、茶館、戲館、菜館、賭館、妓館)都沿河筑店,吸引各種人群。
難得的是,作為近現代工業遺產的那些舊產房,因為工美博物館群的進駐,讓“遺產”散發著新的魅力。
橋西直街依著拱宸橋,這里有著近現代工業發展的痕跡,大量保留著肌理的街巷里弄、傳統合院,還有住了一輩子的原住民。
最難得的是,作為近現代工業遺產的那些舊產房,因為工美博物館群的進駐,讓“遺產”散發著新的魅力。1889年,拱宸橋西,建起了杭州最早的機械紡織企業——通益公紗廠,拉開了杭州近代工業的序幕,這就是杭一棉的前身。
很多住在橋西一帶的居民,從十幾歲就進到了廠里上班,一直干到退休。
如今的橋西直街,已變成橋西直街歷史街區,從運河廣場上拱宸橋翻下便是橋西直街了。歷史街區成L型,保存了完整的清末民初沿河民居建筑以及大量近現代工業遺存。較小河直街而言,橋西直街商業氣氛來得濃郁些。
由舊廠房改建的運河工業三館——中國傘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還有財神廟、張大仙廟、河畔的書店,為京杭大運河增添了人文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