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駿是哪個朝代的浮雕石刻
昭陵六駿石刻是位于陜西省禮泉縣唐太宗昭陵北司馬門的6塊大型浮雕石刻,位于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它們分別被稱為拳頭、白蹄、什伐紅、烏、古老(特勤)、青春和夏露紫。
昭陵六駿石刻是為了紀念與唐太宗一起戰斗的六匹戰馬而刻制的。據說是當時工匠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的作品。唐昭陵六駿石刻采用高浮雕技術。每件六駿石刻寬約204厘米,高約172厘米,厚約40厘米,均為青石質地。每個屏幕上方的一個角落都刻有唐太宗的贊查書丹的唐太宗贊美詞,現在已經風化。
昭陵六駿石刻六駿采用高浮雕技術,線條簡潔,造型準確,生動地展現了戰馬的姿態、性格和戰斗中的箭箭,馳騁戰場。雕刻線條流暢,刀法圓潤,雕刻精細,栩栩如生,是國內外著名的石雕藝術珍品。2013年8月19日,國家文物局將唐昭陵六駿石刻中的青卓、什伐赤、白蹄烏、特勒古四駿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昭陵六駿石刻原位于墓地最北端玄武門東西走廊對稱排列,整體呈梯形,由北向南逐漸升高,馬頭朝南。昭陵六駿選用精細石材,六塊石材外尺寸基本一致,每塊石刻寬約2米,高約1.7米,厚約0.4米。每塊石頭周圍都預留了一個凸起的石框。六匹不同姿勢和表情的馬,采用15厘米深的高浮雕形式,其中三個是直立的,三個是奔馳的。史傳唐太宗還要求書法家歐陽詢將每匹戰馬的名字和御制頌詞抄寫在紙上,使工匠們刻在石雕上。雖然每一塊石雕上都有一尺見方的鑿字處,但字跡已經嚴重風化。據記載,李世民對六駿的親題贊詞如下:
特勒驃: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天險毀敵,乘危濟難。
青騅: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的軍衣。
什伐赤:浐澗未靜,斧斧神威,朱汗馳騁,青景凱歸。
颯露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三川,威凌八陣。
拳毛騧:月精按韁繩,天司橫行。孤矢載,氣埃廓清。
白蹄烏: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韁平隴,回鞍定蜀。
昭陵六軍是一組集歷史、考古、藝術欣賞、社會價值于一體的優秀文物。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綜合國力最強的時期的歷史產物和歷史見證。它是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高尚精神的物質載體。唐朝以后,六駿藝術因其高超的藝術性和后人對盛唐雄風的仰望而廣受歡迎。唐朝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的巔峰時期,受到后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