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坑院被稱為神奇的地下四合院
地坑院,又稱天井窯院,當地人稱之為天井院地坑院是中國古代人民穴居方式的遺留,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被中國北方的人民成為“地下四合院”。目前,中國北方仍有100多個這樣的地下村落,其中較早的院子有200多年的歷史,可以住六代人。這種奇特的民居形式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目前,保存完好的坑庭院是張村高原的人馬寨和廟上村。因為冬天很冷,夏天很熱,住在這樣的地下庭院里,冬天可以避免寒冷,夏天因為地下溫度相對較低,相對涼爽,這讓我們不得不贊揚古人的智慧。
你知道這樣一座神奇的建筑是怎么建造的嗎?施工過程不容易。挖兩三年才能完成。一般在平坦的黃土上,挖邊長10-12m,深10m方形深坑,然后才能繼續建造。
坑院一般為獨門洞獨院,也有二進院、三進院,即一個門洞與二至三個坑院相連。和北方的四合院一樣,地坑院的各個窯洞也有主次之分,按照主窯所在的方位,將周邊的窯洞分別稱之為“東震宅”、“南離宅”、“西兌宅”、“北坎宅”。同時,根據窯洞的不同功能,也可分為主窯、客窯、廚窯。窯洞的數量也很講究,有明五暗六含八封九的說法,因為九是最大的,所以這里的九孔窯是最多的。坑洞通道多用磚砌成階梯形,門樓多用磚瓦精心砌成。當地人說這是一個貧窮的院子和一座富裕的門樓。乍一看,他們知道這個家庭過著悲慘的生活。
雨天過后,窯頂碾壓平整,即防水滲透,也是村民打谷曬糧的場所??釉汉偷孛娴闹車吘?,以及門洞的兩側,用土或青磚筑起約40厘米高的女兒墻。一是防雨流入,二是路人晚上跌到院子里喊媽媽。
院內的主窯、客窯、廚窯、牲口窯、茅廁、門洞窯各個窯,各有各的名堂,還冬暖夏涼。放糧食的窯、入廁的窯開有直通地面的小洞,那就是叫做“馬眼”的小天窗。灶火窯的煙囪通過土炕通向地面,灶神祀奉在廚窯,對聯常寫“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有人問如果下大雨怎么辦?別擔心。院子里挖了一個很深的水坑,用來沉淀雨水和污水。要么院子中間開了一個菜園,種菜存雨。你覺得漂亮嗎?
院子里種了幾棵果樹,果實季節和新鮮美味的水果吃,夏天也可以享受涼爽。種樹不能隨意種植,前不種桑樹,后不種柳樹,庭院不種楊樹,前梨樹,后榆樹,庭院種石榴樹,門口種植一棵大槐樹,說千年松柏,萬年槐樹,意味著幸福長期健康。
希望避邪振妖、六畜興旺、五谷豐收、吉祥如意、富貴長久的窗花剪紙貼在洞窗上。這些紅色剪紙充滿了民間的地方風味和濃郁的地方風味,反映了陜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坑里最著名的是小酥肉、燉肉、冷蘿卜絲、海帶、紅豆腐、燉菜、黃花菜、燉豆腐、冷豆芽、冷粉絲等十碗,還有八碗。當然,最引人注目的是誘人的顏色,脂肪但不油膩的條狀肉,味道古老而保守,著當地菜的濃郁味道,可以說,從坑里出來,再也嘗不到了。
住在坑里的人有相信神的民間習俗。在崇拜中,大多數人相信他們,希望通過崇拜得到祝福和幫助。最獨特的是崇拜春樹。每年正月初一,這里的老百姓都會讓自己的孩子伸開雙臂抱住春樹,同時念著春樹春樹你為王,你長粗來我長。你長粗來做大梁,我長高來穿衣服。不知道現在有沒有這樣的習俗?
坑院是我國四大獨特的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的活化石。特別是三門峽市陜縣地坑院。200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群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河南省陜西縣被中國人民協會命名為中國坑洞文化之鄉;2011年,坑洞建筑技術入選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2013年,地坑院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陜西省西張村廟上村因地坑院分布廣泛入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首批中國傳統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