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里古城-600多年的古軍事屯堡
龍里古城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西南邊緣有600多年歷史的古軍事屯堡。龍里古城是中挪王國國際合作的貴州生態博物館集團之一,也是貴州省重點建設的文化古鎮之一。它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2002年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2007年被列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3年,景區古建筑被評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隆里古城的建筑布局
古城近似矩形,南北寬217米,東西長222米。城墻建成土夯,天順元年(1457年)改為卵石框架。周長1500米,城墻高一英尺,溝深一英尺。周三城市三分,東南西北各設一個炮臺。
全市東南西北有四扇城門,東門是清陽門,又稱徐門,門上有三層高徐樓。東門主要作為官員、軍隊等進城門,意思是東紫。南門是正陽門,西門叫迎恩門。除了門上有兩層徐樓,內外都有兩扇城門,就是門前有一堵墻,出門后需要轉90度才能到達城外。
這種結構被隆里人稱為勒馬回頭。俗話說,北和失敗的聲音相似,意味著可以交換,失敗這個詞無疑違反了士兵的禁忌。因此,北門常年關門,為了取藏風聚氣,北門上城樓有寺廟供奉菩薩祈求和平。城墻上有跑馬道,城墻上有天燈座傳遞信息。古城墻外有護城河,防止敵人入侵。
古城內部嚴格遵循當時的作戰需求,從設計到施工。到目前為止,600多年來,城市格局仍然完整。它是一座軍事城堡,既有士兵又有農業,可以戰斗和預防。街道20多條,都鋪著鵝卵石,鑲嵌著各種圖案。
城市以成千上萬的衙門舊址為中心,東、西、南三面分別開放三條主要街道,街道交叉不是十字,以丁字街道結構為主軸,城門內外兩個,類似甕城結構,重要的衙門建筑朝南,與城市防御體系建設密切相關,安全性強(如北門不開放,備用);從風水思想和軍事防御的角度,街道錯接具有固氣、避災除邪、有利于防御的意義。
城市里沒有十字,因為十和失去諧音,作為一座軍事城堡,它是城市的禁忌,打開丁字,意味著人繁榮,城市永恒。城市的三條主要街道分為六條小巷,將整個城市劃分為相對獨立的九個居住區,當地稱為三條街、六條小巷、九個庭院模式。
大多數早期的民居建筑仍然保留著中國文化的特點,主要是在安徽和江西。其建筑形式和藝術技術具有明顯的徽州建筑特點。住宅的基本單元一般為開放式10米(三間),深度約8米的兩至三層木結構。建筑結構采用斗式人字坡頂,覆蓋小青瓦、外磚墻或泥石墻,頂部形成迭落形,端部形成馬頭形,俗稱馬頭墻。
屋檐出水30cm,采用雙脊檐形式,灰白磚墻上鑲嵌著披檐。宅基地比地面高1米,房屋排列相對整齊有序。每個家庭前面都有幾層青石臺基。門上掛著標有業主籍貫和身份的牌匾,如關西第、科甲第、洛陽第等。,而且門的外墻是外八字結構,平面布置自外而內。天井內放有青石制成的防火缸,缸上雕龍或飾有古代兵器戟,內有暗溝以便排水,古鎮民居內每戶必有一后門,且后門戶戶相通,目的是為了軍人家眷躲避戰火,戰事來臨時家家互相通告,由后門撤離至安全地帶。
龍里古城的大多數居民都是明朝軍隊的后裔。他們的祖先來自安徽、江西等中原江南省。在開墾和保護邊境的同時,他們也在這里帶來了江南的先進技術。他們種植棉麻、紡織布、水磨、水車、水堆,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古城的祠堂都是明清時期的風格,都建于清代?,F在保留了五座:江氏祠堂、龍王氏祠堂、所王氏祠堂、西王氏祠堂、陳氏祠堂。祠堂門口的牌坊是一幅雕刻精美的大壁畫。每個祠堂門口有兩到三個牌坊對聯,描述了家庭遷徙的歷史和后代的教誨。封火墻又高又緊,四合院的天井又寬又明亮。天井鋪著青石,兩邊有幾個廂房。開間大,屋頂高,深,屋頂寬敞。正屋墻供奉祖先的牌位。
明清時期隆里寺觀較多。城中有十一廟,城外有五座庵,每條街都有寺廟。市中心觀音堂有大廟,大廟右側有城隍廟,東街有文廟,西街有武廟(關帝廟),武廟側有魁星樓,西北角有木馬廟寺廟里有道士,供奉玉皇大帝、真武大帝、文昌大帝、趙公財神、關圣帝、孔老夫子、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藏菩薩等。
龍里古城有72個姓氏和72口井。據口碑報道,老龍里城內3700,城外730,72個姓氏,72口井。72口井分布在街道和房屋中。除了解決飲食、浣木和消防需求外,考慮到軍事需求,還有一個重要因素。
根據古城的相關紀念碑記載和老年人的口碑傳說,蜈蚣街有兩來源,一種是踩吳三桂。蜈蚣即吳公,指平西王吳三桂。清順治15年,朝廷廢除衛所制度后,吳三桂派員到隆里辦收繳千戶官印,成為民戶。從此,隆里人失去了高貴的身份。當地人非常討厭吳三桂,因為蜈蚣和吳同音。后來隆里人在裝修街道的時候,做了一個蜈蚣圖案,意思是讓幾千萬人和幾千年用腳踩吳三桂。二說用水克火。
根據陰陽風水的理論,南是午門,屬于陽。在風水分類中,它的五行有一個公式:東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因此,南門屬于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火。有句老話叫南門火旺。蜈蚣屬水,因此在南門街鋪上蜈蚣,以遏制南方乃至整個隆里的旺火。蜈蚣位于古城中心觀音堂大廟前。寺廟里的觀音手里拿著一個凈瓶子,瓶子里插著一根柳樹,意思是觀音灑干凈,普降甘濟眾生,凈瓶的水可以降火魔。
龍里古城是中原文化與貴州少數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龍里人保留和繼承了簡單的傳統文化。玩花臉龍、唱漢戲、歡迎故事最具代表性,被譽為龍里古城的三寶。
龍里傳下來的文化主要是中國文化,尤其是江南文化。儒家、佛教和道教文化都植根于這片土地上。同時,它們還結合了當地苗族和侗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不同于中原文化和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的亞文化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