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壇-中國古代建筑的明珠
古代中華民族有祭天祈福的習俗。中國祖先軒轅黃帝曾在海拔1715米的王屋山主峰天壇山(原名瓊林臺)設壇祭天。感覺玄女西王母九天降,授《九鼎神丹經》《陰符策》,然后是伏蚩尤黨。黃帝打敗蚩尤后,于當年7月又來祭天,感謝上帝的幫助。八月三年后第三次祭天,報答上帝使國家強盛,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到目前為止,黃帝祭天遺址、軒轅祠、十方院、華蓋方院、華蓋鋒。從黃帝開始,歷代皇帝都來這里祭天,直到明成祖朱迪因交通不便在北京建天壇,取代天壇山。
北京天壇位于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建于明朝永樂18年(1420年)。是明清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
天壇從選位、規劃、建筑設計、祭祀禮儀、祭祀舞蹈等方面,成功地將古人對天、天人關系、對上帝的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進入天壇,樹木蔥郁,尤其在南北軸線和建筑群附近,更是古柏參天,樹冠相接,把祭壇烘托得十分肅穆。據統計,天壇僅古柏就有4000株。在極小占地的建筑周圍種植著蒼松翠柏,深綠顏色在古代表示崇敬、追念和祈求之意。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總面積273萬平方米,比紫禁城(故宮)大。天壇包括圓丘和祈谷二壇,圍墻分為內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墻為弧形,南墻與東西墻直角相交,為方形。這種南北圓,通稱天地墻,象征著古代天地墻的說法。內壇建有祭壇和齋宮,并有一道東西橫墻,南為圜丘壇,北為祈谷壇。圓丘壇的主要建筑有圓丘壇、皇穹等,祈谷壇的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等。
圓丘壇位于天壇南半部,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環繞紅宮墻,上飾綠色琉璃瓦,俗稱子墻。子墻周圍有一扇門。東門叫泰元門,南門叫昭亨門,西門叫廣利門,北門叫成貞門,每個門上都有滿漢合璧的門額。將每個名字的第二個字排列為元、亨、利、貞。這種排列取決于《周易》的干卦四德。元代表萬物誕生,天地生物無偏私;恒是萬物繁茂繁榮的生長;利是天地陰陽的結合,使萬物生長得當;貞是為了保持天地陰陽的結合而不偏離,使萬物能夠正固持久。
皇帝每年祭天的時候,都會從西牌樓下轎子,然后進入昭亨門,進入昭亨門到圓丘壇。周圍有兩層藍色琉璃瓦矮墻。第一層墻是方形的;第二層墻是圓的,也象征著圓的地方的意思。內部是中心,即祭天臺(也叫拜天臺),即圓丘臺。
九重石板鋪在圓丘臺面上,象征九重天。臺中心是一塊圓形大理石板,叫天心石,也叫太極石。祭天時,祭壇中央的太極石上供奉著皇帝的神牌,外面支撐著藍色的緞子戰略帳戶,象征著皇帝生活在九天以上。扇形石塊從中心到外圍。上壇有九環,每環扇形石的數量是九倍數。一環扇面石9塊,二環18塊,三環27塊……九環81塊,名為九九。中層壇從第十環開始,即90塊扇面石,到18環,為126塊,下層壇從19環開始,到27環,扇面石243塊。三層壇共378個九,共3402塊扇面石。在中國古代,天屬陽,地屬陰,引申,奇數屬陽,偶數屬陰。圓丘之所以用奇數建造,是因為它們都是陽數。在10以下,最大的陽數是9,延伸,9是最大的,無限的,極端的。圓丘在建筑設計中反復使用九倍數,是中國古代工匠對這一概念的運用和發揮,使天的概念更好地體現在祭祀建筑中。
站在圓丘臺中間的圓心石上,輕輕一聲,立刻從四面八方傳來回聲,仿佛大家齊鳴,一呼百應。封建皇帝附會說,這是皇帝向凡人發出的圣旨。事實上,這種現象是聲波阻塞的回聲。從圓心石發出的聲波傳到周圍的石欄后,它迅速從周圍反射回來,聲波振動很大;由于圓丘壇的半徑很短,回聲很快,使站在圓心石上的人聽起來特別響亮。
位于圓丘壇以北的皇穹,是供奉存放祭祀神牌的地方。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原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名為皇穹宇。將尖頂建筑建筑。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改為鍍金寶頂單檐藍瓦圓頂,屋頂鋪藍色琉璃瓦,象征青天。大殿高19.02米,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共同支撐,三層天花藻井層層收集,結構精美。殿中中間有一個圓形石座,上面雕刻著漢白玉,供奉著皇帝上帝的牌位,左右配有皇帝祖先的神牌。正殿各有配殿,供奉日月星辰、云雨雷電等諸神牌位。整個殿宇的外觀像一個圓亭,位于兩米多高的漢白玉須彌座臺基上,周圍有石護欄。
皇穹頂的墻是著名的回聲墻,墻高3.72米,墻是用磨磚對縫砌成的,墻上覆蓋著藍色琉璃瓦。圍墻弧度很規則,墻面極其光滑整齊,聲波折射很規則。只要兩個人站在東西大廳后面,站在墻上,一個人靠墻向北說話,聲波就會沿著墻向前折射,傳到一兩百米的另一端,無論聲音有多小,也能讓對方聽清楚,聲音長,給人一種天人感應的神秘氛圍。所有來天壇的游客,都會在這里互相呼喚傾聽,樂此不疲。
在皇穹臺階下,有三塊奇妙的石板,即回聲石。站在臺階的第一塊石板上,擊掌,聽到回聲;站在第二塊石板上,聽到兩個回聲;站在第三塊石板上,聽到三個回聲。
祈年殿在祈年殿上。祈年殿是一座宏偉而民族風格的獨特建筑。鍍金寶頂三層屋檐下的圓形尖屋頂覆蓋著象征天空的藍色琉璃瓦,層層向上收縮。屋檐下的木結構用和諧印刷,位于漢白玉基座上。從遠處看,色彩對比強烈和諧,上下形狀統一,變化豐富。
外面是三層高閣,內面是圓頂式的,層層疊疊,環繞在一起,仿佛但沒有磚石,都是木結構。祈年殿在建筑上的出色之處在于,它用28根楠木柱和36根相互連接的榜單和覺,支撐著三層連體的殿檐。這些大柱有不同的象征意義:中央四柱叫通天柱,代表四季;中層12根對柱代表12個月;外層12根檐柱代表12小時;中外層24根代表24節氣;3層28根代表28星宿;柱頂8根童柱代表36天剛;寶頂下雷公柱代表皇帝統一世界。古鏡式柱基,海水寶相花的柱體,瀝粉堆金,支撐殿頂中央的九龍藻井。殿中央有一塊平面圓形大理石。石面上的圖案是自然形成的龍鳳圖案。一條龍抱著一只鳳凰。這就是龍鳳石,即龍鳳祥。
祈年殿高33米,直徑24.2米,宏偉壯觀,氣度非凡,是前北京最高的建筑之一。它位于面積5900多平方米的圓形白玉臺基上,臺基分3層,高6米,每層都有雕刻的白玉欄桿。臺基和大殿是不可分割的藝術整體。當游客走出祈年殿的大門,往南看時,他們看到筆直的走廊向南延伸。一路上,走廊重重的,越遠越小。天地渺茫,似乎無窮無盡,讓人感嘆當年建筑設計的手法和靈感。
祈谷壇的另一座重要建筑是皇乾殿,它位于祈年墻周圍的矩形院落里,與琉璃門相連。這是一座覆蓋藍色琉璃瓦的陽臺大廳,下面有漢白玉欄桿的臺基座。它是專門供奉皇帝上帝和皇帝列祖宗神版的殿宇。神版供奉在形狀像房子的神龕里。每逢農歷初一、十五,管理祭祀的衙期派官員掃塵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禮后,禮部尚書上香,行三跪九磕禮后,太常寺卿率官將神牌恭敬請龍亭內。
北京天壇,其嚴謹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結構、宏偉的建筑裝飾,被認為是中國最精致、最美麗的古代建筑群之一,天壇不僅是中國古代建筑的珍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寶。因此,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華民族的又一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