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安平橋-天下無橋長此橋
泉州晉江市西南角安海鎮(zhèn)西側(cè)有一座梁式石橋,被稱為天下無橋長橋,被稱為安平橋。據(jù)了解,安平橋大致建于宋代,是古代最長的石橋。安平橋全長2255米,寬3-3.8米。因為它的總長度接近5華里,俗稱五里橋。
說到這座安平橋,還有一個傳說。縣城東南角有兩個大湖,一個叫龍湖,一個叫龍湖。在龍湖、眼鏡湖和安平橋之間,有兩座不同顏色的山,即紅麒麟山和黑麒麟山。
傳說很久以前,東海和南海的兩條龍經(jīng)常興妖作怪,使安海的九溪十八澗經(jīng)常發(fā)大水,推倒房屋,淹沒土地,卷走人畜,海湖經(jīng)常泛濫。一個仙人知道人們抱怨。有一天,他看到這兩條龍在一個大沙灘上追逐嬉鬧,最后累了,躺在沙灘上大睡。仙人趁此機會,做了仙法,鎮(zhèn)住了兩條惡龍。他拿起一把大鏟子和兩個大簸箕,一把鏟子和一個簸箕,裝了兩條惡龍,挑去填安海,為人民除害。大沙灘上留下了兩個大洞,后來積水成湖,一個叫龍湖,一個叫鏡湖。因“龍湖”是黑龍睡的地方,所以這個湖的土地都是黑色的;“虺龍”是赤龍睡的地方,所以這個湖的土都是赤色的。
此外,大仙女帶著這兩條龍向西走去,去了一個叫山后的地方。因為她跨過溪流的時候步子太大,負擔(dān)沉了,扁擔(dān)被壓碎了。兩個簸箕砰的一聲落地,驚醒了兩條龍。龍變成了兩個簸箕土,飛向天空。這兩個簸箕土變成了兩座山:左邊的紅色是紅麒麟山;右邊的黑色是黑麒麟山。
大仙收拾不了惡龍,留下后患,便去靈源山修煉,想煉真功夫,再治惡龍。
今年,兩條龍又作惡了。大雨不停地,九溪十八澗的水滾過石壁峽,沖進了安海港。人們抱怨。這時,大仙已經(jīng)精煉出了真正的功夫,努力工作,吹出了一條鎮(zhèn)妖五顏六色的鎖鏈,嚇得兩條龍魂飛魄散,潛入水底,跳入大海,大水就退了。安海鎮(zhèn)的人畜土地從此安然無事。因此,人們經(jīng)常讀大仙的功德。
人們仿大仙吹出的鎮(zhèn)妖七彩鎖鏈,造就了一條天長地久的鎮(zhèn)妖玉帶——它就是著名的五里橋。
目前,安平橋已建成一個公園,花木扶疏,高樓林立。安平橋一段橋面延伸到公園的陸地上,乍一看,像一段石板路。路邊立有一塊石碑,上刻晉江市地震局撰寫的《安平橋抗震史話》,文章說,安平橋在明朝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經(jīng)歷過八級大地震,居民房屋大部倒塌,安平橋卻基本完好,靠的是橋墩下堅固的“筏式基礎(chǔ)”。
沿著埋在土里的橋板走到河邊,橋頭是一個二樓的小閣樓,樓上鑲嵌著一塊望高樓的石刻,底門楣鑲嵌著一塊金湯永恒的石刻。簽名:同治甲子仲冬和黃章烈。閣樓背面的一塊石刻是清澈的大海。大多數(shù)游客認為這座閣樓是安平橋的起點,但事實并非如此。幾百年來,安平橋東段埋在沉積的陸地上。
橋頭兩側(cè)各有一座石塔,是古橋鎮(zhèn)風(fēng)浪的鎮(zhèn)風(fēng)塔。不遠處,橋上有一個四方亭,飛檐翹角,十分美麗。是雨亭。有兩個這樣的雨亭,那就是考慮到夏天的暴雨,行人可以進亭避雨,古代人性化處事可見一斑。石橋兩側(cè)設(shè)有石欄,確保行人安全,橋面均鋪有五六米長的花崗巖條。我們一邊走一邊欣賞,發(fā)現(xiàn)古人做事很用心。從山上挖出來的石頭并不都是直的。造橋工匠將兩塊不同曲線的石頭拼在一起,使橋面的縫隙非常小和平坦。
走在石橋上約一公里,到了一片平地,上面有一座寺廟,屋頂正在維修中。門頭掛著兩塊匾額:水心亭和水心古地,柱子上掛著對聯(lián),世界上沒有橋長長這座橋;世界上有佛教和佛教,水面長而舒適;心中總有大慈悲。都與安平橋、水心亭有關(guān)。寺廟周圍有一對古石像和十幾塊古碑。仔細看,都是歷代修繕安平橋的碑記。最早的是明代天順三年(1459年)刻的《安平橋重建》,距今已有500多年。從那以后,每次大修都留下了紀念碑,據(jù)紀念碑描述,橋梁建設(shè)資金依靠籌款,充分展示了人們對安平橋的重視。乾隆年間,一篇題為《安平橋重建》的碑文寫道:一方之人是樂義急公,集腋成毛,這足以看出是鎮(zhèn)風(fēng)俗之厚。熱情贊揚當?shù)厝嗣駱飞坪檬惫昧x。清嘉慶十三年建立的《萬古流芳》碑,是刻有募捐人姓名最多的石碑。碑文開頭寫道:重建安平橋捐贈題目名列左邊,晉江縣事今升臺灣省知府徐捐銀500元……捐銀者是剛升任臺灣省知府的徐汝瀾。雖然他離開了晉江,但他仍然不忘帶頭捐款修橋。清嘉慶二十一年刻制的另一部《重建安平橋》,是徐汝瀾寫的。那一年,他到泉州知府,在他的帶領(lǐng)下再次修橋。縱觀碑上捐贈者的名字,有官員、紳士、普通人、商人甚至和尚,可謂全民動員,全力以赴。偶然在一根石柱上看到兩行字公定界止,買貨越界者罰戲,反映了清代閩南地方戲曲繁榮的歷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