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遺風,永樂宮搬遷故事!
永樂宮建于元代,因為成吉思汗對中原的道教很感興趣,尊敬道教全真派丘處機為帝師,天錫仙翁,以心為志。
因此,在蒙古人征戰金、宋、元時期,道教,尤其是全真派,在各地蓬勃發展,道觀建設也有一定規模,元大多達到52宮、70觀。
呂洞賓,道教八仙之一,出生于芮城永樂鎮。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元1247年,在政府的推動下,永樂宮開始建設。公元1261年擴建為大純陽萬壽宮,直至公元1358年竣工。
以永樂鎮命名,原名大純陽萬壽宮,是中國北方道教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
永樂宮的搬遷
1957年,國家決定建設位于永樂鎮永樂宮的三門峽水庫,屬于水庫淹沒區。為了保存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我們決定搬到瑞城縣北郊的龍泉村,距離原址約20公里。
永樂宮現主要建筑是一門三殿,一門為龍虎殿,即無極門,三殿為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
在建筑總體布局上,東西兩面不設配殿等附屬建筑物,在建筑結構上,使用了宋代“營造法式”和遼、金時期的“減柱法”。
三清殿,又稱無極殿,是太清、玉屬、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是永樂宮的主殿。面寬七間,深四間,八架椽子,單檐五脊頂。前檐中央五間,后檐明間隔扇門,其余為墻。
北中有三個祭壇,供奉道教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合稱三清。殿內四壁布滿壁畫,高4.26米,全長94.68米,面積403.34平方米。圖中有286個角色。
重陽殿是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領王重陽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堂。殿內以連環畫的形式描述了王重陽從出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的故事。
純陽殿(又稱混成殿、呂祖殿),寬五間,深三間,八架椽子,上覆單梁九脊琉璃屋頂。殿北有一個四柱神壇,前檐明次間和后檐明間都是隔扇門,剩下的是墻。祭壇上原來是呂洞賓的雕像,現在已經被摧毀了。扇墻后面是《鐘離權力呂洞賓圖》,高3.7米,面積16平方米。
中國古代壁畫的珍寶
永樂宮壁畫始于元代,衰于明代,總面積960平方米。他設置了歷代壁畫,層層疊疊的人物,龐大的隊伍,近300個人物相似,各有各的表情。
其壯麗的氣勢和華麗的藝術價值,不亞于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曾有詩云:唐宋遺風滿壁,堪稱世界一流。
永樂宮壁畫是一幅道教宣傳畫,旨在揭示教義,激發人心。它的繪畫時間比歐洲文藝復興早一點,幾乎與元朝一致。
永樂宮壁畫布滿三座大廳,題材豐富,繪畫技巧高超。它繼承了唐宋以來優秀的繪畫技巧,融合了元代的繪畫特色,形成了永樂宮壁畫的寶貴風格,成為元代寺廟壁畫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章。
永樂宮搬遷
面對永樂宮的壁畫,搬遷難度可想而知。
搬遷前,文化部安排中央美術學院和華東分院的師生根據教學情況復制原狀。當時,陸鴻年教授擔任教學任務。復制960平方米的壁畫花了七個多月的時間。
關于選址,1959年3月在太原召開了搬遷工作會議,確定了新的搬遷地點和施工方案。在此之前,有幾個替代的新網站。1958年11月10日,由于地域劃分,永樂至風陵渡地區被劃分為瑞城。因此,當時,永濟和瑞城就永樂宮搬遷到自己的國家發生了相當大的爭議。
最后,瑞城北龍泉村附近確定了與原地址土氣候濕度相似的地址。一個原因是它們之間的距離不遠,大約20公里。
如果遷移到永濟縣選擇的新址,距離很遠,壁畫搬遷的風險往往很大。因此,最終將搬遷到芮城縣南部。
為此,已成為芮城縣境的永樂人哭泣...區域劃分也導致芮城分為縣東和縣西。兩者之間的斗爭從民間到官場,幾十年來從未停止過。縣東人被稱為芮城鬼,當時被稱為芮城鬼。
搬遷期間,國家撥款200萬元,從北京、五臺山等地來到永樂鎮的專家、工匠、農民工500多人,還從當地雇傭了大量農民工。
沿途所有道路均鋪設黃河細砂,確保道路平坦行走,不會顛簸。壁畫包裝間隙用棉花和鋸末填充,然后捆扎。綁定框架下還有彈簧卡。
即便如此,運輸司機還是會釋放一些輪胎的氣體。為了安全起見,裝卸是在地面上挖坑,汽車進入地面,然后裝卸。經過200多天的仔細操作,所有壁畫都沒有損壞。1965年,永樂宮搬遷完成。
如果說敦煌壁畫是開始,那么永樂宮壁畫就是中國宗教壁畫的巔峰和終結。
永樂宮壁畫是中國古代壁畫的奇珍,其藝術價值最高的首推精美的大型壁畫,它不僅是我國繪畫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繪畫史上也是罕見的巨制。
它是所有學習藝術和研究藝術家必須復制的瑰寶。壁畫中的人物、服裝圖案和藝術背景是絕對珍貴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