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筑: 古代祭天地,祖先祭壇廟
后人寫的《周禮》·《考工記》記載,當時王城的規(guī)劃是:王城每邊長九里,各有三扇大門,城市縱橫有九條路,路寬有九條軌道(二輪之間有一條軌道)。宮殿在中間,左邊是祭祖的寺廟,右邊是祭祖的祭壇,前面是朝會場,后面是市場。這說明廟和壇在都城已經(jīng)有了更重要、更固定的位置。這種左祖右社的格局體現(xiàn)在唐長安、宋汴梁、元大都。明、清的北京城,更是明確地將廟、壇分置于紫禁城前的左右。
世襲制的封建社會皇位代代相傳,皇帝自然特別重視祭祀祖先。現(xiàn)在北京只剩下一座太廟來祭祀祖先了。中國建筑北京太廟位于紫禁城左前方。它的形式也是一組規(guī)則建筑,周圍有三堵方形的墻。
主要建筑是前、中、后廳,前廳最大,寬11個開間,位于三層白石基座上,是祖先的祭祀場所。每次祭祀,皇帝和皇帝的木牌都搬到這里舉行祭祀儀式。中殿是平時供奉皇帝后神的木牌的地方;后殿是供奉皇帝遠祖神主的地方。比如清朝把滿清東北稱帝前的四位君主封為皇帝,在這里供奉他們的神位,所以后殿也叫〕廟,表示祭祀先君的意思。這三座大殿都布置在中軸線上,左右兩側(cè)都有配殿,前后形成幾個庭院。在第二層墻外,種植了幾百年的柏樹,形成了莊嚴肅穆的環(huán)境。
在中國古代,社會被稱為土地之神,國家被稱為谷物之神,所以它很早就建立了國家來祭祀,反映了中國長期以農(nóng)業(yè)為基礎(chǔ)的特點。所謂立社立吉,是因為土地廣闊,谷類多,不能漫無目的地廣泛祭祀。只能把一小塊土堆成土丘壇,叫太社和太吉,作為祭祀對象。早期的社、吉分為二壇或一壇一廟祭祀,到明清時期將太社、太姬合二為一,稱為社姬祭祀。
位于紫禁城右前的北京社姬壇,與太廟相對稱,成為左祖右社的布局。它的形式是一個方形土壇,邊長約15米,高近1米。罐子上覆蓋著綠色、紅色、黃色、黑色和白色的土壤。按照傳統(tǒng)的分布方式,東方是青色,南方是紅色,西方是白色,北方是黑色,中央是黃色,四面之地象征著國家的領(lǐng)土。這個四方土壇外圍加了一圈矮墻,墻面也按四個方向鑲嵌著青、紅、白、黑四種顏色的琉璃。祭祀國家的儀式是由北向南設(shè)祭,所以祭壇在最南面,北面是拜殿、享殿、正門。
祭天地界的活動與鞏固和加強政權(quán)統(tǒng)治密切相關(guān),受到更多關(guān)注。后來,它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特殊權(quán)利。它的重要性超過了祭祀寺廟,成為了國家的禮物。當國家遇到死去的皇帝和太后等葬禮時,規(guī)定停止祭祀寺廟,但不能停止祭祀天堂的儀式,并將普通人或其他人的祭祀活動劃分為非禮貌行為。
由于祭祀天地已成為歷代皇帝的重要政治活動,這些祭祀場所在歷代都市中都給予了相應的位置。根據(jù)周禮的規(guī)定,祭天場所在都城南郊,因為古代以南為陽,北為陰,天屬陽,應在南;地屬陰,應在北,所以祭地相應在北郊;南陽北陰,天地相應。此外,祭日在東郊,祭月在西郊,所以統(tǒng)稱為郊祭。郊區(qū)可以避開密集的街市,避免人煙凡俗的喧囂,更接近自然,更適合祭祀天地日月之神。明清兩代北京的這些祭祀場所都是按照這種格式安排的。祭天祭壇位于南郊,祭地、日、月祭壇位于北、東、西郊。明朝中葉擴建北京城,將天壇劃入北京外城墻。
祭祀建筑分為兩部分,前面是祭天的地方,主樓是圓丘。圓就是圓,丘人堆土為丘,成為平臺,稱為壇。圓丘是一個三層平臺,用石頭建造,周圍有石欄桿;在平臺周圍,沒有建筑,沒有高墻,只有兩個短墻,外圈是方形,內(nèi)圈是圓形;東南角有10多個鐵爐和玻璃爐,西南角有三個高燈桿;整體環(huán)境干凈莊嚴。圓丘平臺是皇帝在每年冬至黎明前舉行祭天儀式的地方。
壇前燈桿上掛著一個大燈籠,叫望燈,也叫天燈。燈籠高達八英尺,里面的蠟燭有四英尺高,一英尺厚;松香木和桂香木燃燒在壇前的火爐中,不僅用于焚燒祭品,還產(chǎn)生香煙。有一段時間,鼓聲和香煙一起燃燒,造成一種神秘感。圓丘以北有皇穹,這是一座平面為圓形的單層小殿,是平時放祭天神牌的地方。它有一個大廳,周圍是圓形的墻,墻是用細磚建造的,工藝非常好,當兩個人站在墻的不同地方,因為墻的連續(xù)折射,可以清楚地聽到對方的聲音,所以這里成為一個著名的回聲墻。
天壇的另一組祭祀建筑是皇穹北面的祈年殿建筑群,是皇帝每年仲夏祈年豐年的地方。祈年殿是一個圓形的大廳,上面有三層屋檐,下面有三層石臺;舞臺前有一個寬闊的庭院,前面有祈年門,左右有配殿,周圍有圍墻。大廳位于北面中央,非常宏偉莊重。圓丘和祈年殿個祭天神,一個祈豐年,都放在一條軸線上,但兩者相距360米,用寬約30米的大道連接。這條大道比地面高4米,兩邊都種滿了綠松柏。它很受歡迎。頭頂上有一片青天,腳下有起伏的綠濤。視野開闊,從南到北,仿佛進入了天堂的懷抱,體現(xiàn)了祭天環(huán)境的意境。
中國古代對自然天體的理解長期停留在圓形的地方。天空是圓的,無邊無際的;地球是方形的;因此,在天壇中使用了大量的方形和圓形圖像。天壇內(nèi)外有兩堵墻。南角是方形的,北角是圓形的;天壇的主要祭祀建筑是圓形的,圓形的,圓形的,圓形的,圓形的,圓形的。
陰陽五行理論以單數(shù)為陽,雙數(shù)為陰,天為陽,自然要用單數(shù)。而單數(shù)中又以九為最高,那么,皇帝祭天處自然多用九數(shù)才顯示最大的尊敬。所以祭天的圓丘到處都是九數(shù),頂部的平臺都是青石鋪的,中心有一塊圓石,周圍有扇形石。第一圈鋪九塊,第二圈18塊,第三圈27塊。……直到9圈81塊;周圍欄桿的欄桿數(shù)量也是9倍。上欄桿每面9塊,四面36塊,中層18塊,下面27塊;三層壇的臺階,每層9步。
祈年殿是祈求豐年的地方,所以使用的數(shù)字大多與農(nóng)業(yè)有關(guān)。大廳的柱子分為三層,12根外檐柱支撐著第一層屋檐,象征著一天12小時;中間12根柱子表示一年12個月;加起來,24根柱子表示一年24個太陽術(shù)語;四根柱子象征著一年中的四季;農(nóng)業(yè)和季節(jié)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
黃色的土地和藍天不僅是自然界的客觀現(xiàn)象,也是精神上的象征。因此,黃色象征著土地,藍色象征著天空,藍色被廣泛應用于祭祀天空的地方。圓丘周圍的矮墻頂部使用藍色琉璃瓦;皇穹頂和祈年殿的屋頂也使用藍色琉璃瓦;藍色琉璃瓦用于祈年殿和祈年門、皇穹頂和皇穹頂券門的屋頂。在中國古代,許多常青松樹和柏樹經(jīng)常種植在陵墓和寺廟中作為環(huán)境的襯托,表達了后人的崇敬和懷念。
隨著時間的推移,松柏常青樹的綠色逐漸具有崇敬和追憶的象征意義。在應用圖像、數(shù)字和顏色的象征技術(shù)中,雖然前兩者也是有形的,但它們的含義畢竟是模糊的。如果不解釋,不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就不容易感覺到。臺階數(shù)、石欄板數(shù)不去細數(shù),自然不會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九倍數(shù),發(fā)現(xiàn)了,也不一定知道它的意思。但顏色不同,它是有形的,它可以直接給人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往往是人們在生活中經(jīng)歷和理解的。藍色的天,綠色的樹,給人以開闊、寧靜之感。
可以說,祭天祈年的特殊要求為古代建筑工匠提供了廣闊的創(chuàng)作世界。憑借其出色的技藝,天壇在建筑藝術(shù)上達到了高超的水平,成為中國古代建筑史上的明珠。毫不夸張地說,它也是世界建筑藝術(shù)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