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紫關古鎮——河南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鎮
荊紫關古鎮位于河南省淅川縣城西北部,豫、鄂、陜三省交界處,素有“一腳踏三省”、“雞鳴三省荊紫關”之美稱。總面積168平方公里,先后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等榮譽稱號。
荊紫關古鎮歷史悠久,有著豐厚的商業文化和絢麗的古建文化遺存。自古水陸并通,為南北交通之要塞,古時水運有“丹江通道”,陸運有“商于古道”,明清時期商業高度繁榮,有“小上海”之稱。清末的記載言:荊紫關“水陸輨轂,商賈輻輳,繁盛甲于全境”;又言:“全境商務以荊紫關為貿易總匯”,商業繁盛遠勝于淅川城。
荊紫關古鎮沿丹江東岸分布,呈南北條狀帶走向,長2.5公里,地面均系青石鋪砌,平凈整齊,兩側700余間板門店鋪,含南街、中街、北街。均具清代民間商業建筑風格,翹檐雕飾,古色古香,房門都是木板嵌成,晝抽夜閉,房屋多是進出幾層院落,兩邊廂房對稱,均有一堵兩米長的封火硬山,高低錯落,相互重疊,使街道更加古樸靈秀,曲型多姿。
響譽全國的“明清一條街”古建筑群,形成于公元1772年前后,該街全長五華里,南北走向,分南中北三段,它依山傍水,容南北建筑風格和自然特點為一體。街道兩旁有房舍樓閣2200多間,1500余間門面房均為清代建筑,房屋建筑雕梁畫棟,古色古香。
古街現今還保存著陜山會館、禹王宮、江西館、平浪宮等典型建筑和劉家大院、陳家大院等富商住宅;古碼頭、古關門、古樸的吊角樓與其他古建筑群錯落有致、相映生輝。2001年,“明清一條街”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浪宮位于荊紫關南街東側面。始建于清代。當荊紫關碼頭進極盛時期,船商們組建幫會,平浪宮取“風平浪靜”之意,籌建了平浪宮,成為船工娛樂、集會之地,該宮坐東向西,面對丹東,中軸線上現存大門樓、中宮、后宮及配房數間,另有鐘鼓樓各1座。現有房舍22間,均為硬山式建筑,面積460平方米。大門樓面闊3間,進深2間,硬山式建筑,灰色瓦頂,門楣上方嵌大理石匾額,橫書“平浪宮”3字。
門南側面題“風平”,北側面題“浪靜”各2字。大門樓兩側面各開1邊門,邊門外側面是鐘樓和鼓樓,為四角攢尖頂,三重檐,木結構,灰色瓦,磚雕花脊,頂部安有寶珠和塔剎,上書有"風調雨順"4字。額枋上有木雕花草,梁架做工精致,結構完好,造型優美。沿中軸線往后是中殿后殿。
山陜會館位于荊紫關古街東側面,創建于清道光年間,是山西和陜西兩省商人集資創建,面積4000平方米。坐東向西,面臨丹江。現存建筑6座,房屋29間,皆在中軸線上。依次有大門樓、戲樓、過道樓、鐘樓、春秋閣(中殿)、后殿、卷棚等。
大門樓3間,門前有青石階,門兩側各伏1造型奇特的石獅子,門楣與檐間有兩層石雕圖案,莊重威嚴。戲樓3間,系兩層硬山式建筑,下層為過道,上層中間為戲樓,北間為樂隊室,南間為化妝室。樓的前后檐均有木雕組畫"唐僧取經"等6組,雕繪精湛。
最吸引游客的是荊紫關的白浪街了,白浪街向有“三省一條街”之稱,如今只有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飛檐翹角的白浪宮留下了當年繁華的烙印。巷子中央高達3米的三省交界碑和碑下露出地面的三棱尖石-“三省石”(三省以此石為界,西歸陜西管,東北歸河南管,東南歸湖北管)成為當地有名的一景。可以讓你體驗“一腳踏三省”的豪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