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文化意義
在全球生態文明時代,中國古典園林對環境保護具有深遠的可持續發展意義。它是喧囂城市中一片寂靜的山林,是紅塵中一片清涼的綠洲,是一種綠色啟示,蘊含著人類生存的智慧,促進人們詩意地生活。人們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漫步,有天然的興趣,忘記世界的懷抱,真正呼吸清新,舒適身心,感受和諧,洗心……從而產生超越物質羈絆、回歸自然、回歸文化的感悟。
花卉和樹木是自然的本質,是具有生命屬性的園林元素,是建設園林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園林和樹木開始,展示了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風格,旨在宣傳、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繼承這一文化遺產。
在中國傳統園林中,植物與花木相稱。花木體現了園林的生態特征,花木與水、石、建筑合稱為園林四大要素。花木滋潤園林:用生命的身體裝飾園林,使景觀充滿活力;以變色渲染四季,使景觀呈現季節美;以自然的態度安慰人們,讓人們放松。中國園林歷史悠久。在2000多年的園林實踐中,花木景觀一直盛開。中國園林在花木造景方面取得了許多成就,以其獨特的花木文化而聞名于世。
一、園林花木史話
花木是園林的基本要素,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園林的萌芽期。
商周的局限性可能是最早的花園。局限的人,周圍的墻,實際上是田間狩獵的生態花園。花園和花園是中國花園的又一起源,用于種植樹木、蔬菜和蔬菜,是一個實用的植物栽培花園。可以看出,古代的局限性、花園和花園都包含了花園的植物元素。
春秋戰國時期,莊周夢蝶不僅記載了中國最早的文人私家園林,也說明園內種樹自古就有。
秦漢時期,園林花木種植規模較大,不僅品種繁多,而且還有專門的園林,稱為園林。
隋唐時期,花木種植在皇家園林中得以長足發展。
到了宋代,花木的選擇開始注重色彩姿態,注重植物季相的景觀效果。
明代造園活動普遍,私家園林發展,在眾多文人的參與下,出現了對園林的專注,其中不乏花木造景的文字。計成是明末杰出的造園家,有《園治》一書,對后世造園影響很大。在《園治》中,討論了雖然是人作,但萬自天開。造園宗旨,花木造景注重詩意的意境,如梧陰匝地,槐蔭當庭,插柳沿堤,種梅饒屋、移竹當窗,分梨為院等。
清代皇家園林高潮迭起,文人園林成為園林發展的主導地位,施工技能和藝術造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花木品種繁多,栽培技術發展更加發達,花木景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風格。今天的古典園林大多是清代遺存,當時的花木景觀風格依稀可見。
經過2000多年的園林實踐,中國園林的花木景觀一方面提高了技術,在花木選擇和種植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另一方面,深化藝術造詣,融合鑄造文化內涵,形成獨特的花木配置和觀賞方法,在充滿活力的園林中創造如畫的藝術理念。
二、花木詩畫情境
詩畫情境園林是中國園林的傳統,也是園林藝術的精髓。自文人參與園林設計以來,追求詩歌的意義和構圖已成為中國園林最獨特的藝術特色。
中國園林就像凝聚的音樂和無聲的詩歌。中國園林不僅體現了花木的自然之美,而且注重詩意和繪畫,注重花木的藝術理念。在傳統園林中,花和樹木創造的文學情境隨處可見,詩歌環境如曲徑通幽,禪宗房間花木深;詩歌環境如孤獨梧桐深院,鎖秋;環境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
花木之香最能安慰人心,是誘發幽思、表達情懷的最佳媒介。古往今來,有多少名人雅士陶醉其中,四時吟唱抒情。
花木季節也是文學吟誦的重要材料。春天的桃溪、夏天的荷塘、秋天的菊籬和冬天的梅閣讓許多文人陶醉。季節反映了花木的物候特征,是花木景觀的重要手段。花木興衰,四季風光多變,詩情畫意。
中國園林的花木具有抒情、言志的功能,植物往往被賦予人格的象征意義,以放松情感,寄托心靈。梅、蘭、竹、菊象征優雅文人,被稱為四君子,其中:梅孤傲,俏也不爭春;蘭幽雅,有花中君子之稱;竹清雅,氣節高貴;菊花堅忍,百花凋零,獨放。傳統園林的花木配置潛在地表達了園主的精神境界。在花木配置中,常以松柏常青、清新荷花、優雅牡丹、婷婷玉蘭、燒石榴、金秋桂花、盛夏紫薇等象征長壽。
中國畫以線條為基礎,造型簡單,寫意重,筆墨意味重。園林與繪畫相呼應,其花木造型強調古、奇、雅,常以秋枝古木、點苔老梅、清影幽竹等描繪園林。這些花木不僅是園林的主要內容,也是傳統繪畫的重要表現。園林花木體現了各種繪畫興趣:造型重姿態,配置層次豐富,賓主分明。若以牡丹、山茶、瓊花、茉莉等為主景,則以纖草點綴山石,竹林下鋪英英地被,令人向往,神往,陶醉其間。垂柳臨水水面上,荷渠植在水面上,淺池錦鱗,鴛鴦戲水,構成詩畫情境。
江南園林是詩畫情境的典范。在城市狹窄的街道和小巷里,在狹窄的小花園里,鑿池堆山,種花種林。或者窗前有一叢黃花,或者山上有三五棵古樹,姿勢、色彩、景觀配置都暗合理,就像一幅立體的畫卷。園林中的景點在花木的掩映下曲折而深邃,營造出詩意的情境。
花木承天地孕育,雨露滋潤,是大自然的精華,是園林中最具生命精神的元素。人們觀賞它美麗的色彩,陶醉它芬芳的芬芳,贊美它四時的變化,從而欣賞大自然的親情。中國古典園林博大精深,造詣深厚。系統整理,深入研究,傳承發揚。(文字/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