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蓋房子,用的哪些建筑材料?
現在修建各種建筑,水泥混凝土是非常重要的,這種由碳酸鈣組成的材料,對中國建筑的穩固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根據資料顯示,十八世紀的時候,世界上才出現了水泥,也就是老百姓嘴里說的洋灰,而中國的水泥直到1889年才出現,因為當時中國出現了第一家洋灰廠。
那么水泥在沒有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東西來修建房子的呢?而且像萬里長城這樣的浩大工程,沒有水泥,為什么還能夠如此的牢固呢?我們今天就來探究一下古人蓋房子的一些事情。
古人在蓋房自己的時候,會用到一種叫石灰砂漿的東西,我國古代早已經出現了燒石灰的技術,雖然有這一項技術,但是將沙子、石灰還有石頭混合在一起蓋房子,和水泥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且在濕熱多雨的南方地區,這種沙子、石灰組成的材料,根本用途不大。
但是,古人在蓋房子的時候,并不是沒有任何辦法,他們知道石灰和沙子的粘性不是太大,于是古人發揮自己的智慧,在石灰和沙子的砂漿中放入很多的黃粘土,這樣就能夠增加砂漿的粘性了。
除了增加黃粘土之外,我國古代還有一種叫“蜃灰”的材料,這種材料是有牡蠣或者蛤貝殼燒制而成的,這種材料用于建筑房子要比石灰更加優越一些。在我國著名書籍《天工開物》中就有對蜃灰這種材料的記載,而且書中描述,我國廣東沿海的很多城市就是用蜃灰來代替石灰的,這也算是我國最初的一種“水泥”吧。
除了上面說的砂漿和蜃灰外,我國古代在修建城墻和房屋的時候,還會用到一種叫糯米石灰漿的材料,根據史書記載,我國南北朝時期就有了這種材料,將糯米漿混合放入石灰漿,這樣打造的城墻非常堅固,史書記載,朱元璋在修建明長城和南京城墻的時候,都用過這種糯米石灰漿的東西,修筑的建筑異常堅固。
我們知道,糯米的主要成分就是支鏈淀粉,將糯米煮成粥后,其粘性是非常厲害的,再把這種東西倒進石灰漿內,這可以說是上好的“水泥”,不過這種特殊的“水泥”有一些奢侈,當年朱元璋修筑城墻的時候,就得到了大明首富沈萬三的資助,所以,這種特殊的水泥是比較費錢的。
除了以上幾種特殊的“水泥”外,我國古代還有一種建筑材料,這種材料就是夯土,它是由紅泥、粗沙還有石灰塊一起組成的,秦漢時期的宮墻就是夯土打造的,這種建筑材料呈現土黃色,其強度雖然不能和混凝土相比,但是足夠支撐大型的建筑材料。在古人這些先進智慧的作用下,萬里長城這個世界奇跡也就出現在了世人的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