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華傳統文化看廣東古建筑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為主體,儒、釋、道三者共同發展形成的。是中國5000多年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包括中國古典文學(古文、詩、詞、曲、賦)、藝術(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民間習俗(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后語、剪紙)、宗教、飲食、建筑、中醫等方面。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中國建筑文化就是物質內容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人類生活和自然環境結合下的產物,在不同的時代地區,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中國古建筑作為世界建筑史上的四大體系之一,在中華大地上不斷發展進步,從而積累了極為豐富的優秀建筑文化遺產。
廣東位于五嶺以南,嶺南文化的中心地帶。在這片原為我國古代邊陲之地,因其獨特的氣候環境,以及中原地區文化和其他外來文化不斷傳入,造就了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而任何地方的建筑都具有文化地域性,嶺南建筑強調的就是適應亞熱帶海洋氣候,依據丘陵地形建造。因此廣東古建筑具有造型輕巧、裝飾華美的外觀特征,并且與庭院景觀結合形成獨特的空間格局。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南粵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出豐富多樣、風格獨特、絢麗璀璨的建筑文化遺產。
廣東建筑的發展
據考證,人們發現早在4000多年前,在今廣東高要金利區茅崗的魚塘中就發現了“水上建筑”,也有人稱為“湖上居址”,這是建在湖濱地濕處的房屋遺跡。據此推斷這里曾經為一片澤國,木質的建筑就營建在這沼澤地之上。
秦末漢初,趙佗建立了南越王國,與中原地區促進聯系,趙佗在此修筑城池、割據一方,使得嶺南地區經濟、文化得到初步的漢化。這一時期居住建筑形式多以干闌式建筑為主,也有少數的“日”字形和曲尺形的平面住宅,嶺南建筑特色主要還是以嶺南本土文化為主。西漢時期南越國宮署御苑遺址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宮苑實例。
魏晉時期,中原政治格局動蕩不安,而此時嶺南相對穩定。南下移民潮使得嶺南的本土文化發生變化,這一時期嶺南的建筑處于融入中原文化發展進程中。
隋唐時期,嶺南建筑的發展突出表現在城市建設、寺廟建筑等方面,今天現存的嶺南古代寺廟,如廣州光孝寺大殿、潮州開元寺大殿、南雄三影塔都尚存唐朝之風。這一時期,嶺南掀起了空前的城市都城建設,這也使得嶺南建筑在吸收中原建筑的基礎上,開始尋找符合本地特點的建筑風格了。
宋元時期,移民之風潮洶涌南下,造成嶺南產生重大的變化,大大縮小了嶺南與中原地區的差異性,南宋以后,嶺南的社會生活已經基本與中原同步發展了,嶺南居民也衍化為漢族為主體。
明清時期,中國封建政治、經濟、文化達到頂峰。嶺南建筑文化也形成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體系了。生活在嶺南漢族各民系依據不同地區的氣候環境、經濟水平和生活特點,形成了各自特色的民居建筑體系。私家園林在吸收江南園林的基礎上,根據嶺南地方特色,新生出一種風格流派——嶺南私家園林體系。鴉片戰爭時期,廣東地區作為重要的海關口,外來的西式建筑傳入了這片土地,嶺南地區出現了一批中西結合的住宅和園林建筑。
廣東建筑的種類
廣東這片土地上歷史悠久,因此古建筑非常多。大的方面來說主要分為古城古鎮以及古村落等。細分建筑種類的話,主要形式有宗教的寺廟、觀、館、宮、壇廟、宗祠、學宮、書院、會館、堂、樓、寨、園林建筑、塔、牌坊、橋、炮臺等等,幾乎囊括了中國傳統古建筑的所有類型。
廣東建筑的特點
那廣東古建筑的有哪些特點呢?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群體規整布局與平面多變。因受中國幾千年封建思想的影響,嶺南的古建筑的設計始終也圍繞著中軸對稱、規則協調這一原則進行規劃布局。但是嶺南空氣潮濕,為了使得空氣加快流動,建筑通常是前低后高的設計布局,增加天井、開窗以及樹木、山水來促進夏季園林降溫。
二是嚴謹結構體系與適宜靈活改進。因為嶺南地區臺風暴雨天氣較多,為了使建筑更加牢固。嶺南地區建筑多改中原地區的傳統抬梁式木結構以穿斗式結構為主流。
三是造型風格多樣與裝飾重點凸顯。嶺南的建筑藝術造型主要分為兩大類,廟宇、祠堂的裝飾十分華麗絢爛,而普通民居則突出儉樸淡雅的特點。